要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
美术家的眼睛可以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杨扬也是如此。刚开始从事模拟画像时,杨扬每天早晨上班途中,会仔细观察遇到的人,到单位后,就会凭借记忆很快将见过的人的头像画出来,每个人的特征无不了然于胸、跃然纸上。
这种多年的美术训练所培养出来的独特、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她“可以从一个人的神态、气质就能大概判断出这人所从事的职业,从一个人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可以感觉到这人的内心波动”,这对模拟画像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功夫。
但也正是因此,精神干练的杨扬又常常给人特别敏感的印象。“很多人不认为我是个心细之人,但又不得不信。”
从小就喜欢在父亲供职的第一工人文化宫里跑来跑去,长大后又有10多年时间在部队和一群同龄的年轻人生活在一起,结婚后身边又有一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丈夫相伴,杨扬觉得自己其实很阳光,很开朗,也很活泼。
但她偏偏又是个很喜欢安静的人,她常常一整天一动不动地看一段监控录像,也常常一整天一动不动地画一张人像,杨扬自己也闹不清这到底因为什么,“我觉得我可能有双重性格吧。”她说。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
1995年军艺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后,杨扬回到了部队——石家庄陆军学院,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事业。其油画作品曾分别入选全国第八、九、十届美术作品展览,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她的油画作品《日子》、《脊梁》分别被编入《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其中《脊梁》获得优秀作品奖;1996年临摹的世界名画《母与子》在石市首届世界名画复制品展览中展出并获金奖;1997年创作的油画《故居》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全军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战友文艺特别鼓励奖;1998年创作的油画《日日夜夜》入选全军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创作的油画《王家峪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朱德故居旧址》、《黄崖洞兵工厂》获军区首届写生优秀作品奖……
“陆军学院很多画都是我画的。”说这话时,杨扬脸上漾着笑意。
然而,到了2005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从部队转业的杨扬到了裕华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开始了模拟画像工作。这一干,就干到了今天。
从想象到真实的挑战
在此之前的绘画,是一种纯粹的心灵创造,用杨扬的话说:“画中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且会得到升华。”因此,那种创造是无拘无束,充满激情,富于想象,有着无尽张力的,但现在,杨扬必须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渲染,必须依据事实,把她听到的、看到的通过一张画像真实地表现出来,“你面对的不再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是一名又一名犯罪嫌疑人,你不能想象,更不能随意创造。这与我所学的美术创作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这,是她的又一个纠结。
模拟的过程同样不同以往,在以前,杨扬可以画自己看到的东西,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东西,但现在,她能看到的只是一段模糊不清的监控录像,一张经过技术处理后依然看不清楚的图像,甚至连这些也没有,有的只是当事人的一段描述,她要通过这模糊不清的图像或者难以具象的描述,把一个人的图像真实地模拟出来,这一切,对杨扬来说,无疑都是全新的挑战。
杨扬为此付出的努力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多年来,她仔细地研究人的骨骼、结构,研究人的表情神态,研究人的面部特征,她还要研究犯罪心理学,她会和其他警员一样去案发现场,仔细观察那里的一切,然后听法医的分析研究。2009年9月,杨扬由裕华公安分局上调到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调的原因,不为别的,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模拟画像机会。”
杨扬说,她最怕接到老师和同学的电话,电话中大家总会关切地询问:“最近有什么作品吗?”每当这时,杨扬总会感到一阵愧疚,尤其是对老师。尽管无比纠结,但是,“唯一不变的,我不能放手。”因为,她热爱她的职业。
模拟画像锁定一个个嫌犯
杨扬的“热爱”,源于她对犯罪分子的“痛恨”。她说:“你别看我是个女人,其实我从小就有打抱不平的性格。尤其那些强奸案,一想到我的画像对抓获犯罪嫌疑人有用,我就特别有干劲儿。”
2010年10月30日晚,新华公安分局辖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两名合骑一辆电动车的女子在高柱小区菜市场撞倒受害人户某的孩子,双方发生争执。其中一名女子打电话叫来两名男子,两名男子持刀将户某砍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辖区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开展工作,然而办案民警虽经多方走访调查,始终无法查明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民警调取案发现场周边监控录像,但由于案发当时光线条件恶劣,监控图像模糊不清,没有辨认条件。
在案件久侦未破的情况下,2011年8月,新华分局办案民警向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寻求支持。杨扬根据受害人户某的描述,对主要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模拟画像。
这是一次艰难的工作过程。
第一次,由于案发时间过长,加之受害人回忆案发经过时情绪激动,杨扬在刻画犯罪嫌疑人面貌特征过程中困难重重。杨扬极为耐心,不为困难所动,她仔细捕捉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点滴描述,同时尽量安抚受害人情绪。经过一整天的艰苦工作,终于完成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初步画像。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此后一周时间,杨扬又反复与受害人沟通,通过受害人的回忆和描述,对模拟画像进行了反复修改,完成了模拟画像的最终定稿。这一次,受害人见到模拟画像后,认为相似度超过90%。
新华分局办案民警利用杨扬的模拟画像,经过摸排比对,成功锁定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男,35岁,宣化人)。随后,警方迅速布控将其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王某对持刀伤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后经工作,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刘某(男,34岁,河南人)迫于压力,主动投案自首。
案子通过杨扬的画像破了,杨扬“特高兴”。
每次模拟画像前,杨扬都要反复观看视频监控。记者 李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