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路政局获悉,受利益驱使,近期,新疆区内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增加,新疆治超工作所面临任务十分艰巨,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治超工作深入开展的难题。
据介绍,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厂矿企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也在向数量上、大吨位上发展,而且非法改装车辆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还有很多内地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在新疆从事非法超限超载运输,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内地连续发生多座桥梁垮塌事故,而从新疆全区形势来看也十分严峻,公路损毁严重,桥梁安全隐患突出,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越来越多,且吨位越来越大的现状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实。
新疆区内车辆超限超载越来越多,反复反弹且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新疆自治区路政局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后认为,目前新疆全区治超工作存在几大困境,首先,全区各地尚未形成由地方主抓,各部门联动的治理机制。新疆自治区路政局介绍说,目前新疆治超管理日常工作主要由交通运输部门承担,存在着治超经费短缺、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卸载分流超限货物设备缺失、交通部门独家治理难度较大等困难。个别地区在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对自治区制定的《关于治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九部委联合开展治超工作通知精神重视不足,未能较好落实。目前,新疆全区由各地主抓治超、多部门协作源头治理的机制还未能真正有效形成。
其次,源头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监管自然乏力。新疆自治区路政局表示,源头本是各地投入最小,化解矛盾最容易,治理效果显著的环节,其源头环节包括车辆的设计、生产、改装及货物装载等环节。在解决车辆生产、改装、落户、销售、货物配载以及煤炭、矿石等货物集散地,货运站场等场所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源头治理手段,非法生产“大吨小标”和擅自改装车辆蓄意超限超载货物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目前,新疆主要依靠路面巡查和固定站点检测的方式,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货分流和处罚,形式比较单一,且仅靠路政部门路面治理这一最后环节很难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半途中卸货将使治理难上加难,矛盾焦点比较突出,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尽管运管执法人员在治超中也给予了协助,但客观上新疆源头多,运管执法部门也面临着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
再次,大量超限超载车辆纷纷效仿堵路方式对抗检查。一方面堵塞交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放行这些车辆后不但将给桥梁和交通事故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一些超限超载车辆集中集体冲卡,也让路政执法陷入尴尬境地。大多数治超站没有形成执法合力,执法资源也未能共享,导致交通运输部门由于缺少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造成单独执法力度和强度严重不足,难以震慑不法车主,也使得交通运输部门独家治超孤掌难鸣,陷入了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尤其当矛盾激化或暴力抗法行为发生时,路政部门只有求助于“110”,而往往抗法事件已经发生。
最后,治超执法保障未完全到位。主要体现在人员编制不足、治超站经费紧缺、治超站点的安全设施不完善、所有治超站均无卸货装备,也没有牵引车辆等装备、检测设备老化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