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三门峡

紫气东来天鹅城:河南省三门峡市社会管理创新纪实

2012-02-29 16:12: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大禹治水,遇山而阻。

    一柄神斧劈山而开,高山被劈为“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得名。

    奔腾的黄河,险峻的山峦,神秘的函谷。

    大自然的天造地设让三门峡这座城市平添了一股刚烈勇猛的气度。

    或许这样的气度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风起云涌,管理不易。

    作为豫晋秦三省交界地区,作为盛产黄金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三门峡的社会管理的盲点、难点之多,之广,之复杂,或许是其他许多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这又是一座拥有无垠湿地,万羽天鹅翩飞的优美之城。

    曾几何时,天鹅之城的美誉并没有让三门峡人感到骄傲。因为治安、信访、管理等诸多问题,让群众不满,让领导挠头,天鹅之城成了烦恼之城。

    烦恼愈来愈多,怎么办?

    普通群众在渴盼,领导干部在深思,优雅天鹅也再期待!

    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风起云涌,历史上演绎过紫气东来等无数耳熟能详的传奇典故。新时期的天鹅之城,绝不愿意在城市的史册上留下灰色的一笔。

    不畏难,不后退!

    今天的三门峡,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着力解决困扰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老难题,新问题,让古老的传说演绎新的传奇,乌云散尽,紫气东来,天鹅城终于蜕变成为优美祥和之城。

    三门峡市公安局向阳警务室民警慕守文在记录走访情况。 丁哲 摄

    (一)

    乱!乱!乱!

    对于如今幸福安居的三门峡市城乡结合部向阳村,三门峡市公安局向阳警务室民警慕守文刚来这里的印象就一个“乱”字。

    “满村都住满了租房的传销人员,你还没打击,村民就开始通风报信,等你前脚进村,传销人员早已销声匿迹。”谈及当年的向阳村,慕守文叫苦不迭。

    由于地处豫晋两省交界,向阳村成为了两省交界处做买卖、开餐馆、卖杂货等各类人员落脚点。出租住房,成为当地村民创收的主要来源。红火的市场和两省交界的管理盲区,也成为传销组织青睐的“培训点”。

    曾几何时,向阳村一度住满了传销人员,由此引发的各类治安案件层出不穷。由于驱逐传销组织直接影响到当地村民的租房收益,许多村民对于民警的清理一概不予配合,警民关系因此难以和谐。

    打掉传销组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还三门峡一个清净宜人的宜居环境。三门峡的社会管理创新首先从这里要撕开一个口子。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公安机关在这里设立了包括社区警务大队中队长慕守文和另一位民警组成的向阳警务室,并把警务室作为试点向全市推广。

    有着丰富从警经验的慕守文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发现以往公安机关由于警力有限,对于村里情况了解不足,并且民警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往往居高临下,很少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难以让群众当自己人。警务室的设立,就是要从解决群众难题入手,依靠群众来共抓共建搞好社会管理。

    为此,慕守文和他的同事一户户走访,为群众解决户籍问题、调解各类纠纷。村里有几户智障群众,喜欢来警务室找老慕聊天,并邀请他到家做客。村民认为警察对于傻子的话不会当真。但慕守文却信守承诺,抽空到这些智障家群众做客,让村民潜意识和他拉近了距离。

    与此同时,警务室积极动员村里的治保干部共参与,通过流动人口联网登记、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探头等科技力量,对于流动人口实施有效监管。

    考虑到传销人员的离去影响到群众的收益,老慕利用在以往大学校区警务室工作的人际资源,得知大学生毕业后实习期间需要租房的需求,动员学校倡导实习学生来向阳村租房。

    警务室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村民们,在村民的配合下,气焰嚣张的传销组织这块“牛皮癣”终于彻底从向阳村清理干净。

    向阳村警务室取缔传销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的成果有力地鼓舞了全市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门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郭绍伟告诉记者,全市以流动暂住人口为重点,在社区(村)、矿区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服务管理站,积极探索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管理新模式。着力推动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现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全覆盖。

    特殊人群的管理也成为三门峡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对于吸毒人员,建立专业化矫治康复机制,不间断加大宣传教育和打击处理力度,强力收戒社会面吸毒人员。

    大力实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项目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组织公益劳动等功能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

    针对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山区,曾发生过流窜豫陕两省山区、连续抢劫52起、疯狂杀死77人的特大杀人案件;涉及边界和矿产资源的争议时有发生;共同保护黄河湿地、做好黄河防汛、森林防火任务艰巨的实际,把打造平安边界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建立了三地市政法协作机制,和山西运城、陕西渭南政法部门共同起草了协作协议,在互通情报信息、追逃拦截罪犯、处置涉及边界纠纷的群体性事件等方面进行协作,联合处置多起刑事及矿区纠纷案件。

    找到社会管理的“病原体”,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上下社会风貌大为改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向阳村终于向阳安居,特殊人群也享有了温情阳光的沐浴。

    三门峡市湖滨区检察院检察长杨森在介绍办案情况。 丁哲 摄

    (二)

    访!访!访!

    从省城郑州到首都北京,来自三门峡的访民曾经络绎不绝。

    是政法机关不作为?还是群众无理取闹?

    记者在三门峡市湖滨区检察院采访时,检察长杨森坦言,如果没有问题,谁愿意上访呀?群众之所以上访,绝不是无理取闹。

    杨森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姓田的老人连续22年上访,成为了三门峡市的上访“钉子户”。

    这是一起长达22年的不服免予起诉的上访积案。上访人田某是三门峡市原影剧院女会计,因索要一包工头两笔款项(400元和900元)被原三门峡市检察院(湖滨区检察院前身)依法决定逮捕,后因索贿证据不足,田某被免予起诉。如今,田浩申请国家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要求调回原系统工作,并让有关司法人员和司法机关向其赔礼道歉。

    在她22年的赴省进京信访案件中,区市省三级检察机关先后改变原决定认定其无罪,但善后问题因种种原因而被搁浅。为详细了解案情,杨森调来卷宗刨根问底,发现所有证据都不能证明其有罪。

    为了还其人格尊严,杨森多次找主管领导对田某工作调动事宜进行沟通和协调,最终赢得了支持。

    2007年8月20日,田浩在湖滨区检察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22年来,我第一次由衷地写下‘很满意’三个字。”

    “如果心里没有冤屈,是不会千辛万苦地赴省上京到处上访的,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受委屈了。”这一案例让杨森和他的检察机关同事们感受颇深。

    随后湖滨区检察院率先建立的点名接访,创新信访风险管理,真诚维护群众权益。

    所谓点名接访,就是检察机关在接访大厅悬挂所有检察官的职务、照片,由上访群众点名解决问题。

    记者走在接访大厅里,门口是假山花草,室内没有高高的办公桌把检察官和群众隔离,犹如咖啡厅般的桌椅,干净的饮水机,若不是醒目位置悬挂的点名牌,让人很难把这里和上访联系在一起。

    “环境创造一种轻松感,态度则决定了群众对于你的信任或抵触。”杨森说,有些群众就因为政法机关人员的态度差,心理得不到安慰,反而激发了持续上访的念头。

    检察队伍执法能力弱、素质差、责任心懈怠成为造成案件质量低劣、信访高发的根源。

    为此,把点名接访进一步深化到队伍管理层面,推行绩效管理,引领全体检察干警共同参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了干警个人目标、部门工作目标和全院战略目标的“无限统一”。

    杨森表示,从创新点名接访机制入手,着力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创新发展等多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检察管理体系,推动了湖滨检察工作的全面进步。四年来办理各类案件4656件(人),始终保持着“零信访积案、零新增上访、零申诉、零赔偿”的良好局面。

    湖滨区检察院创新社会管理、实行点名接访、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被全市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门峡全市不仅政法部门、信访和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群众工作部(信访局)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的做法,还将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安排在当地新闻媒体公示,保证县级每天有领导接访,市级每周有领导接访,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把领导接访、会审疑难案件、听取联系单位工作汇报、督办未结案件、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办理信访事项五项内容糅合在一起,确保领导接访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

    中!中!中!

    群众赞叹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陈国,感受最深的,还在于三门峡市结合矿区多,创新城乡一元社会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企民矛盾,服务群众各项社会管理需求的成功实践。

    灵宝的黄金义马的煤,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市的名气,叫得最想的还是丰富的矿产。甚至下辖的县市,矿区人口大大高过原住民。

    义马市建市时间短,地域范围小,原有本籍人只有3万余人。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16.3万余人,绝大部分为历年来义马煤矿招收的外地职工和义马建市后从各地移民来的客籍人,有明显的移民城市特点。

    社会管理创新,义马从建立一元社会管理制度框架入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取消镇、村建制,通过产业聚合、人口聚拢、居住聚集等手段,把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改为与城区管理相衔接的办事处和社区,纳入城市管理序列。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制,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待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分,实行城乡居民户籍一元化管理。在城乡居民就业、低保、医疗、保障、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统一标准,享受同等待遇。建设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记者在义马和当地市政法委马书记攀谈时了解到,全市四分之三人口属于义煤集团,33个社区绝大多数也都是居住义煤集团的职工。

    “义煤集团综合治理搞好了,就基本实现了义马市社会管理的重头工作。”马书记说,作为资源性城市,煤矿开采势必影响到当地原住民群众的利益,而以煤矿职工为主的义马,都离不开矿区企业的支持和联动。

    在义马,社会管理创新一大亮点就是企业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以深化企地共建为突破口,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治、矿区平安联创、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构建企地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社会管理企地共建整体合力。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推进矿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以技防为平台、以人防为机动、以企地协作为联动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矿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矿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6.9%,“零发案日”不断增多,“零发案”社区楼院、基层单位、中小学校达到95%以上。

    义马市部分地方因长期的煤炭开采出现地面塌陷、土石滑坡现象后,义煤集团和当地党委政府征地100亩,帮助群众新建居民楼10栋,有效地改善了矿群关系。目前,全市已竣工或正在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项目32个,投资共2亿多元。

    义马如是,全市亦如是。

    三门峡全市有地方煤矿38家,非煤类矿山企业124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矿区的社会管理已成为影响全市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了矿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服务管理机构,采取“以业管人”的办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对涉及矿区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进行重点打击。狠抓矿业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防止污染矿区环境的项目上马。

    社会管理创新,对于三门峡而言,就是建设一座平安的城市,和谐的城市,绿色的城市和持久富有活力的城市。

    市委书记杨树平强调,三门峡市将加强对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围绕誓夺全国综治“长安杯”,切实提升平安建设水平,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

    当暴虐的黄河水通过三门峡大坝时不再咆哮,当古老的函谷关再次响起《道德经》的朗诵声,当矿山的春天披满绿色的外套后,当三门峡的群众诉求都得到解决,当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的荣耀照亮三门峡人民的心头,这座城市便散发出勃勃的生机。(刘军、卢保红、段赛民、丁哲)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