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29日电(记者贺占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19个对口支援省市基本实现了援疆资金100%到位、援疆项目100%开工"两个百分之百"目标。一大批援疆项目特别是民生项目的陆续建成,对改变新疆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记者从28日举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口援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19个对口支援省市围绕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任务及"民生建设年"主题,重点安排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设施农业、高效节水、乡镇(村)配套基础设施、双语教育、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等自治区地方项目共计1448个(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同),安排援助资金134亿元。
为确保援疆项目顺利实施,各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紧密配合,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12月底,计划安排的134亿元援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对口支援省市前方指挥部或受援地县财政专户;援疆项目已开工1436个,开工率99.2%,基本实现了援疆资金100%到位、援疆项目100%开工的目标。其中:2010年启动实施的165个试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59个,完工率达到96.4%。2011年计划实施的1283个项目已开工1271个,开工率达到99.1%;已完工项目825个,完工率达到64.9%。
新一轮对口援疆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支援省市集中主要力量,安排援助资金,列出援助项目,实实在在、下大力气往前推进,切实解决了受援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府性援助资金的80%投向民生领域,建成了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对改变当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新疆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新一轮援疆中,产业援疆取得明显成效。各对口支援省市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充分发挥与受援地之间的互补优势,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市场对接,努力提高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对口支援省市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东西合作、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把支援省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了产业嫁接、转移到新疆。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新疆发展特色经济。从产业援疆实施效果看,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推受援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百姓就业,实现经济后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