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和调解息诉
村村都有“和事佬”
去年夏天,枫桥镇枫源村村民骆勤荣种的两亩西瓜快要成熟,不料,一天晚上,邻居的一条狗为了追耗子,把一地西瓜踩了个稀烂。骆勤荣非常恼火,气呼呼地找到邻居论理,你来我往,引发了纠纷。
眼看这场邻里纠纷要升级,枫源村信息监管员立刻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村里的民情联系员,民情联系员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初步了解情况后,骆根土即带上村治保员、调解员上门做工作,经过说服和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狗的主人赔偿部分损失。一场急剧升温的纠纷,就这样化解了。
这场纠纷的顺利化解,得益于枫源村有了严格的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这个村按36个村民代表数,把全村划分为36个网格,每个网格十多户农户,村民代表是其中的民情联系员,邻里间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报告相关村干部。去年,枫源村23起村民纠纷,都是通过网格信息监管员调解成功的,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诸暨市枫桥镇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枫桥镇的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资源,探索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多层次、专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不久前,枫桥镇全堂村村民宣桃园和杨兰萍为了一句传言起了口角,杨兰萍用织棒弄伤了宣桃园的右脸。两人没想到,她们的这场口角会惊动那么多人:先有下派村里的枫桥派出所民警上门劝解,又有派出所“老杨工作室”调解员的调解,再有镇法庭一名副庭长的司法讲解和劝导……从两人动手的那刻起,警务室预警机制、专业调解机制、多元联调机制等一系列矛盾纠纷调解组织都启动了。
就在这一层层调解机制的作用下,两个争得非要打官司的人,终于握手言和……
如今,枫桥镇这种点、面、线结合的大调解网络和机制,已覆盖诸暨全市。面上,市镇村联动。全市27个镇乡、468个行政村和59个社区都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联合调解室,负责辖区调解事务。线上,有医调会、诉前调委会、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维权和婚姻家庭等6个专业调解组织,在重点领域设卡建哨;另有276家行业协会的调解机构在前沿摸排化解。点上,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一批职能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的专业调解室,联袂合作,共同破解各种矛盾和纠纷。
“百姓中所有矛盾纠纷,几乎都被网进了。”当地人如此形容他们的调解网络。
据介绍,目前诸暨市记录在册的各级调解组织有839家、调解员3522名、矛盾纠纷信息员3299名。去年,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5627件,法院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8300件,公安部门调解治安和交通案件5342件。甚至春节期间,这些调解组织还在正常运转,排查矛盾纠纷544件,调解成功521件。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发生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正是这些覆盖城乡、无时无处不在的“和事佬”,把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