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城——共享发展成果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战国韩非子 《五蠹》
墨守陈规解决不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只有结合现实的情况才能找寻到相应的办法。
早在战国年间,新郑人韩非子便留给他的后人这样的谏言。
新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就在创新,创新需要解决新问题,找到好办法。
既称之为创新,无经验可循,无前人可求,一切只能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以群众的呼声和百姓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
毋庸讳言,在大力发展经济,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有一些地方不是用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而是与民争利,夺民之利。
新郑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杜绝与民争利,让群众不分城乡、尊卑、贫富共享发展成果,从而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一座和谐之城。
占地面积38.92亩的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宽敞明亮,沿着特别为老年人定制的低矮台阶拾步缓行,阅览室、台球厅、书画台、门球场、健身房、多媒体教室、乒乓球馆一应俱全。
记者在这里对这些先进的设施并不感到惊讶,而是对这里的老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既有城市里退休的老干部,也有乡下农村的老农,更有暂居新郑的外籍老人,只要60岁以上,来这里免费办理一张出入卡,就可以随意享有活动中心所有的设施。
67岁的贾义飞老人瞪着一辆三轮车从小高庄村赶到这里,和他认识的城里的老哥哥一起切磋台球技艺。
“俺们村里的老人好些都来这里,门口有公交车,还可以自己蹬三轮来,恁多好玩的,可带劲勒!”贾义飞老人笑眯眯地说。
同样也是“乡下人”的乔均喜老人住在离这里20里地的观音寺王行庄,农忙时家里种有玉米、小麦,现在则每周坐公交车来活动中心一次练习太极拳。老人和全市的老年太极拳爱好者虚心求教,回去再教给腿脚不便的老人,乐此不疲。
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在村里的老人每天都是蹲在太阳下胡咧咧(聊天),压根没敢想能和城里的老干部一样有这样好玩的地。现在俺们不分城里村里,都能来这里痛痛快快地玩。
“让所有老年人待遇优、受尊重”,这是新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可以免费乘车;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免费体检一次;老人活动中心‘一站式服务’解决所有和老人相关的医保、养老、证件办理等事项。
颐寿园新郑老年公寓是全国模范敬老院,这里住着184名老人,每两位老人一间屋,大厅里有电视、沙发。一位84岁的老大妈不断用河南方言“老得劲”来形容4年的住宿生活,“比在家强得多”。
记者了解到,市财政每年投资500多万元全面推行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服务中心。全民推行城乡新型养老保险,目前,全市9.08万名60岁以上老人中有8万多名享受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9%,所有百岁以上老人(共21人)每人每月还可享受市财政发放的500元生活津贴。
消除身份隔阂,新郑市的做法不仅限于此。打破城乡界限,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是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举措。
近年来,新郑市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按照“改善环境、提升生活、促进和谐”工作思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规格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新郑特色的新型社区建设之路。
市委书记吴忠华说,全市将统筹养老服务保障一体化。对全市乡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构筑城乡一体的老年人活动服务体系,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使他们享受不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养老待遇。到十二五末,各乡镇托老站或幸福院由现在的1所增建至4-6所。
在黄水河畔的裴大户寨社区居民委员会,昔日以农业为生的农民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居民。告别低矮的瓦房,住进水电齐全宽敞的楼房,在附近的企业上班领薪水,办理个医保、户籍、养老等事项,在居委会随时就可办妥。
张双聚是裴大户寨所辖原来边家口村的居民,现在住在24小时有联防巡逻,路口安装有摄像探头的小区里,不见了昔日里小偷走门串户,也没有了以往为子女只能种田为生的担忧。两个儿子都已在周边企业上班,自己也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医保、养老等诸多实惠。
“俺知足哩,比过去好得多,办个事到居委会就中,不用来回跑,老了也不担心没人养。”张双聚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让城乡广大群众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幸福和安宁,正是对和谐的深度解读。
投资4.6亿元建设畅馨苑保障性安居工程,一期建成保障性住房1068套,建成6个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社区),1098户、4580名群众全部搬进新居。新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逐步解决千千万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让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让百姓的日子好起来。2011年,新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0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10960元,增长15.9%。
新郑市的和谐,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医教保”,无一遗漏;从全市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到城乡居民差异性逐步缩小,暖意融融。
正是因为在发展经济中,把民生放在重中之重,在创造时代财富时,把反哺于民落在实处,新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让这座仁和的城市成为和谐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