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安徽司法行政启动新一轮服务基层行动
法制网记者 李光明
“孩子在你们那里服刑添了很多麻烦,你们还带东西来看我们,我们一定积极配合监狱做好亲情帮教工作。”近日,在安徽省安庆监狱服刑的黄某的父母握着专程到铜陵县家中走访的安徽省司法厅机关帮扶人员的手,既感动又感慨。
在安徽省司法厅开展“1+6”服务基层行动中,这样的场景不断出现。
“1+6”服务基层行动是安徽省司法厅为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各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按照省厅做法配套开展服务行动,拉近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也大幅提高。
每个部门要在基层开展6项具体活动
在开展“1+6”服务基层行动中,安徽省司法厅每个处室都要选择一个县级司法局和省直监狱劳教所建立工作联系点,同时要沉在基层,开展6项具体活动:即组织进行一场法制宣传讲座、协调化解一件疑难矛盾纠纷、督查一起法律援助案件、指导一个安置帮教基地建设、走访一个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帮教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这就是“1+6”服务行动的总体要求。
为了使“1+6”行动不走秀、不走过场,安徽省司法厅设计了3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而且,对各处室开展的6项具体活动,组织联系县(市、区)及服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对于各处室在活动结束必须申报的所联系县(市、区)司法局业务工作示范工程,省厅还将组织专业人员予以检查验收,并依据专项业务考评和服务对象民主评议情况,纳入年度效能考核。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说,在联系一个县级司法局和一个省直监狱或劳教所中,联系单位须把本部门主管的业务工作打造成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工程,从而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行动中,省司法厅各处室带动各市、县(县区)司法行政机关加入到服务基层行动的行列中来,按照省厅的做法,迅速将服务基层行动扩展到安徽省整个司法行政系统。
数据显示,2011年,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共调解矛盾纠纷37.6万件,调解成功率96.3%,矛盾纠纷调处量同比增长14%;法律援助办案数量突破4.1万件,同比增长6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和帮教率分别达到90%和98%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0.13%。
解决基层困难贯通服务群众通道
“这次行动把服务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服务的内容,改变了以往上面下来走基层,基层反而要‘买单’的尴尬。”一些基层司法所的同志说,这次行动中自己也是被服务对象,而且实实在在解决了许多基层不能解决的问题。
砀山县司法局局长冯玉秋体会最深,在“1+6”服务基层行动中,通过安徽省司法厅领导、宿州市领导的现场考察,该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顺利落实,新楼将于近期竣工。
为提高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省厅把帮助基层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贯穿于行动的全过程。在安徽省编委批准省厅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处并增加了专项编制后,省厅在服务中大力协调推进,目前已有4个市和25个县(市、区)单独成立社区矫正管理机构。为推进安置帮教基地,在服务基层行动中每个联系单位都要指导一个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职业培训、推荐就业、管理、救济、帮教等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为现有的安置帮教基地解决有关支持政策。在法律援助上,除了督查法律援助案件,服务中还要协调各市尽快将法律援助纳入当地的民生工程,目前安徽已有7个市将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或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12个市和32个县(市)法律援助中心便民服务窗口和办公面积分别达到200和100平方米以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592个,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
目前,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1+6”服务基层行动已进入重点打造业务示范工程阶段,贯通全系统服务群众通道初步形成,各联系服务基层单位已经开始新一轮服务行动,新举层出不穷。
“经过近年来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的突破性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的跨越式发展、以班子队伍素质建设为保障的良性循环发展,安徽省司法行政工作开始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步入了全面拓展职能、加速争先进位、打造整体形象的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新阶段。”孙建新说,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司法部部长吴爱英都对安徽省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工作发展水平,力争在加速崛起中实现更大作为。
孙建新说,开展“1+6”服务基层行动,就是要推进一体化集成发展,建立共同的价值文化,整合人财物资源,创新和优化系统运行机制。让司法行政整体服务群众的距离就是双手紧握时不到1米的距离,以贯通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服务群众的通道,搭建上下联动服务的平台,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执法执业公信力,让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需要,适应安徽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