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志愿者、心理辅导志愿者、户外运动救援志愿者、反扒志愿者……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以在基层所队设立的20个 “警察公共关系示范点”为依托,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组建形式多样的治安志愿者队伍。一系列治安志愿者队伍的组建运行,在推动基层警务实践创新、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夯实了警民携手共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根基。
“平安厦门,你我共享,你我共建。”厦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定意义上,治安志愿者已经成为警务创新的‘催化剂’。”
外语志愿者、心理辅导志愿者和户外运动救援志愿者提升110指挥中心工作效能
遇到说外语的外国朋友,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总是从容不迫。对于说英语的外国人,他们流利应答;对于说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外国人,他们简单辨别对方语种后,立即通过三方通话形式接通外语志愿者的电话。无论报警求助者是说什么语言的外国朋友,语言不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据了解,外语志愿者是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2007年通过媒体招募的一支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共有150多人,精通8个语种,平时通过三方通话形式为警方当翻译。在全市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外语志愿者进驻110指挥中心接处警大厅与公安民警同台接警服务外宾。福建省领导曾称赞,这些外语志愿者“提升了厦门形象”。
根据接处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10指挥中心还组建了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由14名持有专业证书的心理咨询师组成。接警员在接警中遇到意图轻生人员时,就通过三方通话的形式,由心理咨询师对其心理辅导。据统计,仅2011年,他们就成功应急处置、挽救意图轻生人员56名。
2010年10月,110指挥中心在与“北极星”户外运动救援队深入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志愿者行列。公安机关充分利用这支队伍在户外运动救援中的专业技能,为在户外运动中遇险求助的“驴友”提供救助。据统计,仅2011年,他们就实施救助8起,成功解救户外运动遇险人员38名。
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负责人说,外语志愿者、心理辅导志愿者和户外运动救援志愿者等3支志愿者队伍的建立,有效延伸了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拓展了警方为民服务的领域。
难管的“摩的”司机变成帮忙的志愿者,反扒志愿者6年抓获并扭送嫌疑人1300余名
“不遮牌,不闯红灯,拒绝飞行伞,拒绝路边小赌,守法,诚信,我是凡客,也是载客,有安全,才平安,有平安,才幸福。”这是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新民派出所同安工业园区警务室组建的“摩的”志愿者队伍的“凡客体”誓词。
在同安工业园区,由于公共交通不便,“摩的”载客大有市场。同安工业园区警务室变堵为疏,对“摩的”司机“建档收编”,从中筛选出89名治安志愿者。
经过培训后,这些“摩的”司机身着统一的反光标志志愿者服装,穿行于工业园区的大街小巷。他们发挥分布面广、信息灵活的特点,积极为警方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供线索。据统计,仅2011年,警方就根据这些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破获卖淫嫖娼案件11起、赌博案件16起、贩毒案件2起。
2011年7月,厦门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再次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500多名热心市民报名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据介绍,这是厦门市公安局水陆交通公安分局组建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6年来第五次招募志愿者。
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建立以来,共抓获并向公安机关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成为打击和防范扒窃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反诈骗宣传志愿者……众多治安志愿者队伍助力“平安厦门”建设
走进集美大学城警务室,记者看到,除了民警和协警,还有不少大学生进进出出。原来,这里有一个“金盾护校志愿者之家”,家的主人是大学城7所高校的120名大学生“金盾护校志愿者”。
集美大学城占地面积大,有8所高校、5.8万名学生,集美分局后溪派出所专门设立了大学城警务室。工作中,警务室民警广泛发动学校师生、周边群众,建立了“警地校三方共建”机制。
2010年9月,大学城警务室面向大学生公开招募并组建了一支“金盾护校志愿者”队伍,还为志愿者配备了巡逻用的警用自行车。在民警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经常在校园及周边开展巡防护校、安全防范宣传等活动,有效维护了校园的秩序。
有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校园更安全了。今年1月7日,通过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民警查获一名盗窃嫌疑人,破获2起盗窃电脑和手机的案件。据统计,集美大学城2011年刑事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19.6%。
湖里分局组建的“红马甲”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思明分局筼筜派出所组建的反诈骗宣传志愿者队伍……在厦门市,公安机关组建的治安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这些形式多样的治安志愿者队伍,都在为“平安厦门”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者 陆志成 通讯员 马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