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4
民生110是创新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的样板
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打造活动载体、构建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实践证明,和平区开通96127民生110热线,在党和群众,政府与百姓之间建起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紧密联系的纽带,畅通的服务平台,那么这一在百姓看来非常“灵验”奏效的热线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和平服务”模式强力支撑其高效运转?
区委区政府是民生110的总设计师
和平区搭建民生110服务平台,是一套全系统开发工程。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指挥设计,并亲任民生110指挥中心主任,常务副区长亲自抓,区委区政府成为该系统的神经中枢。
从去年5月和平区推出全员“出门就上班”,到如今民生110服务平台,和平区每周六上午召开常务副区长亲自主持的民生110调度会,雷打不动。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必须签到参加。主题就一个:全力解决一星期内民生110疑难问题,打通民生110淤滞渠道。
2月13日下午,和平区组织召开了首次民生110总结汇报会,区长亲自坐镇,50家单位一家一家地听建议和意见,几百件事一件一件地敲定落实,这让在场的社区干部十分感动。
当听到社区书记反映老旧小区污水化粪处理车不够,居民等的时间比较长时,区长当即拍板购买车辆:“我们老旧小区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伤了老百姓的心,车辆20天内必须到,没到之前如再遇到问题,我们就想办法先租车用,也不能让居民排号等。”
和平区政府工作人员形象地说:和平区哪个胡同有垃圾箱,哪个居民家门口有个垃圾袋,区有关领导都可以通过专报了如执掌。和平区这种透明公开的体系早已通过数字化平台每天以短信的形式传到副处级干部以上领导和所有硬环境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手机里。
组建八大小组是民生110的得力推手
和平区民生110指挥中心,组建了8个工作组,新增配的6名处级干部分别任组长,8名后备干部分别任科长或业务骨干。呼叫派遣组、督查督办组、纪检监察组、“代整治”组、综合检查组、监督员管理及一线人员检查组、绩效考核考评组、宣传报道综合组的成立后,各部门之间责任相互连带,并实行组长首接负责制,一督到底。
“让每个神经末梢和基层组织都能感受到来自民生110的力量和职责,为此我们搭建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民生110平台。”和平区民生110指挥中心负责人王纯介绍。和平区已在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建立民生110分中心和服务站,由专人负责处理民生110案件,并定期召开地区民生110联席会议。
此外,“日考核、周通报、月汇总”、“代整治”、“一事双责”、“出门就上班”、一街五所等制度的完善,催生了社会管理的“和平模式”。和平区从领导力量到机构设置,从程序设计到框架搭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作为系统工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