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
依托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围绕“2 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聚焦突破新一代信息终端、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电动汽车、新型智能终端、高端机电装备等新产品研发生产,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难题。……
(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满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需求。推进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就业援助,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加快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建设,实现基层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全覆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社保服务规范化,加快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灾民生活救助体系,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孤儿生活保障机制。深入实施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加快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和社区养老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以上。加快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加快推进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办好一批农村初中。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建设一批优质高中和特色高中。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办好国家示范职业学校。推进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减负提质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覆盖面,全面实行中职免费教育,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城乡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建立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机制,培育民办教育品牌。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校车安全规定,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同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唱读讲传”活动,传承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建成国泰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区县文化场馆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乡镇街道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培育农村文化中心户,基本建成“城镇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加快实施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文艺院团、两江影城等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骨干企业。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发展区县综合性演艺公司。实施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进一步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革命遗址、抗战遗址、统战文化遗址抢救保护,修缮一批古寺、教堂和会馆,传承巴渝历史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和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有效开展普法和科普教育。做好档案、文史和地方志工作。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三甲医院创建,推进重医金山医院二期和附二院江南分院、市中医院二期、儿童医院北部分院、涪陵中心医院扩建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增强村卫生室网底功能,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药品交易所交易品种,进一步降低群众用药支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和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壮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支持中医药事业,促进中西医共同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着力建设体育之城。实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服务、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产业发展“五大行动”,广泛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办好第四届全市运动会和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面启动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场馆改扩建和备战工作。
(十)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机制,将一体化大综治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充实社区管理队伍,健全服务网络。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区管理与居住小区融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救助和帮扶。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实现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到户到人。
完善群众权益协调和保障机制。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干部大下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妥善处置群体性矛盾。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信访救济、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百镇千村平安示范工程”,完善交巡警、校警等创新机制,推行阳光政法,建设雷锋式政法队伍。巩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重点高危行业的监管,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道路交通“生命工程”,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市、区县、镇街三级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开工建设国家应急物资综合储备库,建成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加强气象预报、地震监测、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创新监管体制,强化技术支撑,开展专项整治,保障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国防和驻渝部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