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84亿元,增长40%。全年生产粮食1127万吨、蔬菜1440万吨、出栏生猪2050万头,“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完成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453个,建成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436个,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营销网点940个,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65%。启动“十二五”千亿水利投资计划,21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5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3处城市堤防工程稳步推进,解决了2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计划,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
把振兴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市对区县各项补助增长34.7%。健全“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机制,启动市属国有企业第二轮50亿元融资计划,帮扶区县工业园区建设,“两翼”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法设立綦江区、大足区。全面落实加快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区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各区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建立3000多亿元的项目储备库,首期申报项目通过审查,后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启动15个现代农业和8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困难帮扶试点。开展移民资金总结算和财务总决算,迎接总审计和总验收,为后续规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与防范,成功预报和处置了一批地质灾害险情。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七)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施培训、输送、回引工程,建立重点产业招工用工储备制度,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险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市儿童爱心庄园建成投用。节日送温暖活动惠及220万城乡困难群众。
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唱读讲传”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参与面达到97.3%。持续实施“三个百亿”投入计划,夯实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文化主阵地。市川剧艺术中心、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成投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全覆盖,影剧院覆盖面达到85%。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和第二届中华红歌会。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国家大奖。初步建立起财政支持和市场运作的文化促进机制,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带动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0%。在西部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2万人。普通高校发展到6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2%。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惠及300万人,资助各级各类学生400多万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70所,留守儿童得到全面关爱和照顾。
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成功创建2所区县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超过70%。在全国率先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卫生室,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药品交易所发挥出抑制药价虚高、规范流通秩序功能,药品交易价格平均下降2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1平方米,长跑、跳绳、游泳、登山等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提高到92.6%。
社会更趋和谐稳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连带追究,依法查处了违规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活动成效明显,重特大事故防控有力,事故死亡人数减少7.6%。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实现干部大下访常态化,创新信访维稳联动机制,信访总量持续减少。一体化大综治格局更加完善。建成交巡警平台500个,实行校园警务、阳光政法新机制,组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数字化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日趋完善。以消防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经验在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打黑除恶和严打整治行动,刑事发案率继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