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专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专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回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