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4日电 (周蕊、陈爱平、陈夏阳)元宵节将至,花灯又到了大放异彩的时候。然而记者调查上海多家小商品市场后发现,在卖相可人的背后,小商品市场销售的元宵花灯多没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和花灯一样,插电型节日装饰彩灯也面临“三无”泛滥的困境。
此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可移式灯具产品质量进行的专项监督抽查发现,近四成可移式灯具产品质量不合格,相当一部分产品在耐火、耐热、耐久性试验、结构(平稳性)/结构(夹紧力)和内部接线导体截面积等项目中“落马”。
上海市消防部门介绍,在消防检查中发现节日彩灯主要有两大隐患:一是如果电线是非标准产品,导线比较细,大电流通过可能超负荷;二是如果绝缘塑料外层质量不过关,插头、连接线甚至灯泡等选用了价钱比较便宜的产品,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由于节假日期间装饰品主要是一次性消费,使用时间太短,消费者往往不注意所购买装饰品的质量。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肆销售粗制滥造的“作坊出品”。
上海市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为确保所购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应尽量选择防触电保护类别为“II类”或“III类”的产品。要选购有“三包”承诺的产品,不买价格过于便宜的产品。同时,使用插电式彩灯时,尽量保持有人在旁看护。
消费者购买“三无”彩灯的背后,不仅凸显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的重要性,更体现出倡导健康、安全、绿色消费观念的必要性。
专家表示,由于钨丝灯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市面上的装饰灯具中钨丝灯被广泛使用,但钨丝灯里含有汞,对环境有不利影响;而一些节日的装饰材料更是由泡沫、塑料等一些难以降解的化工材料制成的,对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