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加强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刻不容缓
——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

2012-02-03 16:23: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记者: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是一个新的概念,他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陆学艺:所谓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主要是农民工体制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城镇职工335亿人,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支工人阶级队伍。其中,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155亿人,占总数的46%。农民工已进入到工厂、矿山、商店、机关、学校、医院等各个单位,有些行业、企业中,农民工占到70%~80%。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民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但在现行体制下,他们与其他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在就业单位,他们是另类职工;在城市,他们是边缘群体。他们不能公正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有的还受到歧视或利益剥夺。这种不合理、不公平、不公正的状况,特别是对于当下80后、90后为主体的农民工群体来说,已经无法象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忍耐下去,必然产生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目前劳资纠纷、群体事件、社会治安、刑事犯罪多发频发的最主要根源。为此,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尽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农民工体制不改革好,城市无宁日,国家无宁日。

    具体解决思路,就是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这就需要超越目前解决农民工就业、住房、劳动保护等小恩小惠民式解决问题理念,从根本上破解现行的农民工体制。要把农民工分期分批逐步转化为正式工人,转化为城市居民,实现城市内部的一体化。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从解决路径上看,事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弄清农民工的人数、分布、生产生活状况等各种问题,了解农民工的意愿、希望和要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方案、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

    记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政府的重点工作,他和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是什么关系?

    陆学艺: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是现代社会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为此,要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事业办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这种广义的社会福利惠及每一个城乡居民。

    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不同。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也是一家一户的,但他有家族、宗族、血缘关系的亲族和邻里相助以及村落组织体系的支撑,形成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运行体系。城市社会则不同,生产方式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大生产,生活和生产不在同一个空间,居民个人特别是新来居民进到一个城市举目无亲,如何就业、如何生活,都会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就可能产生社会问题。所以,一定要有政府、社会组织来帮助。现代社会的政府,一定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还需要完善,服务的范围需要扩大,服务的标准需要提高。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使得各项公共服务有财力保证。同时,要建设好中央和地方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记者:您提的三条城市社会管理建议很有针对性。但城市社会管理千头万绪,工作任务繁杂,如何能够形成机制化的长效推进方式呢?

    陆学艺:我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每年开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传统,效果很好,推进了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半数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城里,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很多都是新的,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有的还在摸索。每年开个会,总结各地、各方面的工作和经验,及时发现和分析新问题、新矛盾,部署下一年、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张林江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第6期)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