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报告摘要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部分)

2012-02-02 17:50: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日报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超过200亿元。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加强就业扶助,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人员和“9+3”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地震灾区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抓好成都、绵阳和攀枝花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保障扩面征收力度,扎实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巩固扩大医保覆盖面,开展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开展工伤预防试点。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强化孤儿保障和五保供养工作,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持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帮助化解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深化县级医院改革。加强职工体检和职业病防治基地建设。支持三州中心医院建设。稳步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提高农民受益面和保障水平。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分配、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19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9万户。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测能力,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监管。努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制定实施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引导企业稳步增加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全面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兑现。启动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产业及其精深加工、配套服务等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提升劳务经济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适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调标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等政策,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孤老、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细化保供稳价应急预案。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全省地方属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搞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大力实施职教攻坚和“9+3”免费教育计划,搞好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把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纳入免费中职教育。大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推进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能力。做好艾滋病、大骨节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以及职业病防控工作。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 “十年行动计划”。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三项制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做好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深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科普、地方志和档案基础等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加强信访工作,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干部下访。继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和运行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社会诉求。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控体系。维护司法公正,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发现问题迅速限期整改,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孩子安全。做好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全省防灾减灾大演练。加强地震、气象、测绘、水文监测预报工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强化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高度重视藏区维稳工作,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

    ……

[责任编辑: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