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2012年目标要求,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100万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
坚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上涨统一起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
(一)强化调控政策引导,努力实现促增长与控物价的双赢。……努力实现物价调控目标。加强牛羊肉和蔬菜购销工作,保障冬春市场供应。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增加政府和商业储备,加大对农贸市场建设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及时查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我们深知,物价问题关系民生、关系全局。各级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承担起调控物价的责任,毫不动摇地坚持行之有效的一揽子打法,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严格问责,确保今年物价指数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让全省人民满意。
……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搞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体系的衔接,启动一批城镇道路、桥梁、供排水、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项目,拓展工业园区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城市的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总体布局,重点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和海西城乡一体化试点,推动撤县设市工作。同时,统筹推进中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积极破解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内部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双二元结构”。支持藏区发展“飞地经济”,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块状经济增长点,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我省藏区工作,把无偿援助与合作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争取支援方扩大在青投资规模。同时,加大对省内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扶持力度。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增进各族人民的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保持在75%左右。我们将重点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在保障基本民生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办一批实事好事。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助推民生建设取得更大进步。一是着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加快中等职教能力、高中基础设施、高校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西宁教育园区建设。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将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提高200元,并将2007年以来的新增寄宿生全部纳入补助范围。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中小学配套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东部山区学校寄宿制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政策,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教育事业关系长远发展,涉及千家万户,我们将竭尽全力推动教育民生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富民。坚持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优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统筹推进生态移民、退役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就业,鼓励民众创业,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创新就业服务,推进就业培训与园区用工对接计划和青南三州万人技能培训计划。增加收入是改善民生的源泉。全面落实国家拟出台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协同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着力推进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粮食、良种、农机具和农资直接补贴,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制定并实施房改货币化补贴方案。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使各族人民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水平、增强能力,推进社会保障向纵深发展。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完善失业、工伤、城镇职工生育三类保险体系和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高龄老人补贴和五保供养标准,加大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贫弱人群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四是着力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名省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州县乡文化活动场馆、文化“进村入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和直播卫星农牧区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6%以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争取年内建成省体育中心。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一批县乡医疗卫生设施,培训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提高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水平。推进“康福家行动”和优生促进工程,增强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六是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今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和奖励性住房13.5万套(户),续建21.25万套(户),新建续建总计34.75万套(户),建设规模空前,投资标准也有所提高。按照“千村建设、百村示范”的规划与要求,在农村实施整村推进,完善基本公共设施,打造特色风貌;在牧区坚持适当集中、改造现有村、鼓励进城镇,实施好游牧民定居工程,并推进1万户新帐篷行动。城镇保障性住房是安居工程的难点所在,我们要继续从资金保障、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住房分配、管理和退出制度,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决不让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确保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安居工程的温暖。七是着力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牧区延伸。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000公里、桥梁300座,提高移动网和宽带通信通达水平,推进大电网向玉树、果洛南部三县和海西两个行委延伸覆盖,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为“十二五”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创造条件。大力建设农牧区清洁型、经济型用能体系。今年再投入2.5亿元,实现藏区城镇集中供暖全覆盖。八是着力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国家将新阶段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并把我省藏区各县和东部7县列入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连片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认真做好按照新标准核定贫困人口的入户调查工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重点帮扶350个贫困村,力争异地搬迁扶贫6000户,确保年内贫困人口减少20万。
青海环境苦、欠发达,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时刻把民生放在心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追求公平正义,让全省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