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赵正永)
一、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加大解决突出问题的力度,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稳健起步、首战报捷的预期目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13.8%;……城镇新增就业41.1万人、失业再就业15.8万人,登记失业率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005亿元,增长12.7%;……
……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
(三)精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加快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我们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推进规划实施,与国家10个部委和甘肃省签署了共建规划区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调整了西咸新区开发模式,确定了“一区五城”现代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年内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1610亿元,呈现出“五龙舞西咸、五城争变化”的格局。我们坚持分类指导、一市一策,深化区域发展战略,省财政每年安排36.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榆林持续发展、延安城乡统筹发展、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陕南3市循环发展、宝鸡建设副中心城市和杨凌建设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形成了各市区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以31个重点示范镇为抓手,采取社区式规划、专项资金扶持、用地指标倾斜、专业干部驻镇包抓等方式,加快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现已开工468个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全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15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7%。
(四)实施了全省人民多年期盼想办的大事,奠定了陕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全面启动了五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掀起了陕西历史上又一次水利建设高潮。渭河全线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度超过预期,累计投资42亿元,堤防加固已完成190公里,占总规划的38%,沿线大中城市生态景观带初步形成,去年战胜了30年一遇的渭河洪水。榆林王圪堵和延安南沟门水库开始蓄水,东庄水库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引汉济渭工程全线开工。我们实施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陕南、陕北避灾扶贫十年搬迁规划,已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800个,完成陕南搬迁3.8万户、15.2万人,陕北搬迁1.8万户、7.8万人。搬迁不增加群众负担,尽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做法,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家、媒体的肯定。我们按照城镇总户数23%的保障面,解决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去年计划开工44.83万套,由于资金筹措、土地保障和工作措施到位,共开工48.13万套,位居全国前列,有20万户群众搬进新居。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坚决落实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的硬指标,全省财政向民生的投入达2346亿元,向全省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提前一年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参保人数已达1537万,313万人领取了养老金,推进速度和覆盖范围均居全国前列。二是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200元,住院费报销比例达到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三统一”,药价平均下降46.14%。县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4个省级项目进展顺利。272万65岁以上老人和596万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1万多名白内障患者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24.9万名农村产妇享受免费分娩,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救治范围扩大到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增加到56个,子长、神木、镇安等地的医改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范例。三是促进和扩大就业的综合机制更加健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4.2亿元,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6万个,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8.4万人次,在全面完成城镇就业任务的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667万人。四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年教育支出达512.7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441所,实行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和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政策,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7.4%。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建设任务,统一并提高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小学分别达到700元和500元。省属高校生均拨款从4620元提高到9000元,化解高校债务51.6亿元,每年安排4.8亿元支持部属高校和我省研究类高校,并决定安排3亿元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教育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为48.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向18.4万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1亿元,蛋奶工程惠及220.7万学生。五是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对86个“两馆一院”进行了维修改造。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村应急广播网建设,农家书屋建设进度加快,体育惠民工程深入推进。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汉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启动实施,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艺术节,长安画派和“天地社火”走出国门,《西京故事》、《陕北启示录》等一批精品力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六)始终关注和严控物价总水平,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降低。针对去年以来物价攀升徘徊的情况,我们坚持每月每季分析研判,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一是出台十一条措施扶持生猪生产,积极组织农超对接、蔬菜进社区直销,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二是适时启动各项调控手段,投放储备肉783吨、食用油2273万斤、粮2.44亿斤,取消了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车辆通行费近10亿元,并对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三是建立物价涨幅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全年共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12.3亿元,发放学生基本生活补贴1.73亿元,并通过整顿规范承包经营,强化了高校食堂的公益服务功能。四是运用财税政策提高低收入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使国有纺织、森工、食品行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随着各项政策效用的释放,居民消费价格从四季度开始下降,预计全年上涨5.7%,呈总体可控态势。
……
(八)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千方百计扩大开放。一是认真搞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省级行政机构“三定”工作,开展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健全了乡镇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国家和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调整了现行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了食品安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属地管理体制。……
(九)努力创新社会管理,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坚持调整社会利益格局,下气力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在实行普惠制的基础上,去年先后出台26项新政策,解决了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原“五七工”、“家属工”、退役人员等群体的困难,实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有的还建立了利益提高的长效机制。二是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采取严厉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深入推进平安陕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深入开展“清网”行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经济犯罪,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
二、2012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
……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
……
(二)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六是紧紧抓住移民搬迁和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两大重点,全面落实国家新十年扶贫纲要,按照2500元的扶贫标准确定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范围和对象,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实施集中连片地区扶贫攻坚,今年使60万人摆脱贫困。
(三)在稳定物价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我们既要管理好通胀预期,避免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又要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要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要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
坚定不移地执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方针,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并向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倾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继续从政策制度上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工资指导线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兑现和劳酬同步,采取财税支持政策解决个别行业职工收入偏低问题。继续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积极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抓好农民房屋等财产的确权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力度
抓好已出台的一市一策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尽快出台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支持渭南建好陕西东大门的政策,鼓励各地用好用活政策,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机遇,争取一批项目,推进老区建设。
把城镇化放在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下大力气推进,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关中城镇群。继续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加快打造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新城,不断提升西咸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加快43个重点县的城市化步伐,继续抓好31个重点示范镇,同步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今年安排项目510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居民住宅6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中城市都要突出以“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的宜居城市建设。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边界、规模、定位和人口密度,坚决杜绝“摊大饼”式发展。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问题,治理交通秩序。深化数字陕西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今年力争90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青少年落户,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五)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建设文化强省“八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拓展与职能相适应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推进县级“两馆一院”建设,继续向基层文化站配送设备,完成25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年内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支持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推广“一元剧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延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树立“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新形象。
……
(七)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改善民生
一是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切实落实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小额贷款65亿元,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进城落户和被征地农民、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万人。
二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去年开建项目,今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3.6万套,其中廉租房5.7万套、公租房9.4万套,竣工交付使用30万套,安排中省财政资金110亿元、单列土地指标3万亩予以保障。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的作用,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全省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房源和保障对象都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平透明,真正把老百姓热切期盼的住房问题解决好。
三是扎扎实实地推进陕南陕北移民搬迁工程。全面完成去年搬迁任务,今年陕南搬迁8万户、29.5万人,陕北搬迁2.2万户、8.8万人,带动全省扶贫开发整体推进。通过整合有关财政资金和陕南移民搬迁公司的有效运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件关系数百万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办好。
四是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今年要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将所有县区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试点范围,彻底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遗留问题,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环卫工人和出租车司机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好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建设,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积极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
五是继续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决落实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16%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按照幼儿园生均200元、小学学前班生均1000元和特殊教育生均1500元的标准,健全学前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特殊教育学校1100元,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提高到9000元、本科高校提高到1.2万元。确保去年开建的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如期投入使用,今年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5所。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对接。继续加大对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水平研究类大学的支持力度,支持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结合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搞好蛋奶工程。切实解决进城落户和务工农村居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努力提高高考录取率,使我省考生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六是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50元,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救助、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逐步实施药品“三统一”。继续开展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积极落实乡村医生万人培训计划,争取年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快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医疗机构,在陕北、关中、陕南各建一所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在关中建设残障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村卫生室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八)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们要始终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尤其要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要按照食品安全责任属地化的要求,巩固工商、质监属地化管理成果,理顺盐业管理体制。二是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规范,加大资金、设施、编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健全党和政府维护群众利益主导机制,主动采取政策措施调整群众利益关系,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抓信访积案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特别要解决好征地拆迁、非法集资、土地流转和村矿利益等容易激化矛盾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四是强化诚信教育,推进政府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统筹社会资源,建设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提供权威的征信服务。五是继续推进平安陕西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健全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生产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严格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平安生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搞好社会治安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