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先进的文化体育事业,是龙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文体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4)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建设全省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省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15)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个发射台(站)、20个县级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和200个村直播卫星覆盖工作,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16)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2000个健身场地设施,为群众强身健体创造条件。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是民生的基本支撑,完善和提高保障水平至关重要。(17)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8)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65%以上,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90元。(19)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860元和570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部解决1.9万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实施社会养老服务工程。新增城市养老床位1.1万张,城市机构养老床位达到城市老年人总数的2.3%,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覆盖面达到70%。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六)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让人民群众有业就、有事干,家庭收入才会提高,社会才会和谐稳定。(21)扩大就业再就业。打造产业,扶持小微企业,优惠全民创业,搭建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全年实现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22)开展就业援助。关注特殊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0万人。(23)搞好创业培训。建设20个创业培训示范基地,15个创业实训基地,15个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创业培训6万人以上。
(七)切实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居者有其屋是百姓所盼,也是政府最大的愿望。让人民群众住得好、住得暖,出行方便,是政府重要职责。(24)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省财政补贴配套资金10亿元,今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万套,竣工42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00万平方米。(25)搞好“三供两治”。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900万平方米,改造城镇老旧供热管网750公里,新增供气用户25万户以上,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9万吨,解决150万农村居民的安全、洁净、方便饮水问题;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8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5510吨。(26)提高中心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能力。支持中心城市购买大型设备,市(地)级主要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率均达到60%,有效解决城市环境卫生和群众出行难问题。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27)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基础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城市社区建设达标率62%,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70%。(28)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将7万名长期义务献工无报酬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长误餐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误餐补助。(29)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全省重要部位和场所技防措施实现全覆盖,公共区域监控点联网率达到100%。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活动,重大事项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30)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人民生命最重要。严格落实“四个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8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16支市(地)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在全省600个社区启动防灾减灾工程,提高应急救灾水平。
强化统计监测工作和食品药品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