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报告摘要

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部分)

2012-02-02 11:55: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一、2011年工作回顾

    …….. 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元,增长13.5%以上,增加额连续两年超过3000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7个,同比增加405个,一批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大别山旅游公路、二七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保障供给、加强调控、完善补贴、加强监管等综合性措施,物价上涨势头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加快实施“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区域协调发展的特色更加凸显。……城镇化率超过50%,实现历史性变化。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宜昌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十堰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启动建设42个重点中心镇、40个特色镇和400个宜居村庄,完成“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特色民居改造。

    ——全力抗灾夺丰收,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科学调度,周密部署,战胜历史罕见的三季连旱、旱涝急转和汉江秋汛等重大自然灾害。全省累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7.6万人次,恢复因灾倒房1.1万户、3.6万间,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及时就医,灾区社会保持稳定。……。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省级试点达到8个层面,覆盖了全省39%的乡镇。在800多个建制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启动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新十年纲要,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民族地区“616”帮扶工程取得新成效。脱贫奔小康试点如期实现“三年取得明显变化”的阶段性目标。……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发展与稳定。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空间显著拓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五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探索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推行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启动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全省地方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70.6%。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省教育支出增长20.3%,其中省本级增长25%。新增7名两院院士,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0人,新增全省“百人计划”59人。文化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动漫产业增长67.5%,跃升至全国第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省110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启动流动图书车工程。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精心打造一大批优秀剧目和精品出版物。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我省分别有两个参演剧目获一等奖、夺得7枚金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积极成效。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4%,城镇新增就业76.6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5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2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连续七年上调,达到月人均1387元。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35万套,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07%,基本建成1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0.4万户,实现100%竣工入住。社会救助、灾民安置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年初承诺的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10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和应急处置有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城乡社区组织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依法治省和法治湖北建设,“五五”普法、“六五”普法有序衔接。司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网络等新兴媒体综合管理取得明显进展。宗教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

    ……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多矛盾和困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面前,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举措,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

    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抓住稳增长这个首要任务,强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消费需求,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和便民消费服务设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营造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等服务消费和休闲消费。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正常调整机制,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0亿元。

    ……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以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为重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以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为基础,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以完善重要物资收储、价格调节基金、物价上涨联动补贴长效机制为手段,加强调控,平抑物价。强化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坚决治理公路乱收费乱罚款,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做好价格舆论引导工作,稳定社会预期。

    (二)紧紧抓住“一主两副”这个龙头,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

    ……

    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与长江中游省份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培育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和特色镇,继续加强100个重点中心镇、100个特色镇建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彰显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壮大城镇支柱产业,加快城镇社会事业建设,推进交通、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并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

    ……

    (四)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

    ……积极推进武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宜昌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大力引进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全力打造东湖“人才特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对高端、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措施。

    ……

    (六)紧紧抓住建设美好精神家园这个方向,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拓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湖北。推进“文明湖北”建设,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

    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省科技新馆、图书馆、博物馆三期、广电传媒基地等重大科技文化设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资金、资源、政策上更多地向基层、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更好地保障全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规划引导,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市场竞争力强的精神文化产品。

    ……

    (七)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车安全工程”,保证中小学生出行安全。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加快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城乡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支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提高社会保险水平,探索研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实现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入实施“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和血防整县推进工程。以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抓好竣工率、工程质量和分配的公平公正。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更好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统筹做好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法治湖北建设力度,完成“六五”普法年度工作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广宜昌网格化管理经验,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和居民自助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完善社区自治结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建立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化解矛盾纠纷平台。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建设,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政府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好消防工作。充分利用人防战备资源。着力破解公共安全管理难题,不断提高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实施惠民工程。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完善措施,着力办好10件实事。(1)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乡就业创业培训40万人。(2)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33.53万套,竣工18.2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4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3)在103个县(市、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省全覆盖。(4)安排连片特困地区30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5)再解决农村1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20万户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万公里。(6)为29个贫困县的50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16万对农村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农村居民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和妇女“两癌”等重大疾病的新农合保障水平。(7)对26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122万名农村学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5000套。(8)建设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本公益性文化项目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90%以上;继续实施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实现全省全覆盖;为2.8万个农家书屋每家征订10种以上报刊;为贫困地区农村15万农户配发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9)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0个;新(改、扩)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500个;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社3000家。(10)为5000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建设100个残疾人扶贫基地;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配置辅助器具;为35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

[责任编辑:王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