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刘伟平)
一、2011年工作回顾
……….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预期。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450.4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13%。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完成“两基”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5.6%。全省90%以上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50%以上的县级医院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5‰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
(七)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5·12”特大地震8个重灾县累计完成重建投资622.07亿元,投资完成率101.2%,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170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4.7%;城乡居民住房和水浸公共建筑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永久性供水工程建成供水;省道313线两河口至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城乡受灾居民住房重建以及卫生教育、老城区与峰迭新区防洪、三眼峪和罗家峪山洪泥石流排导渠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产业恢复、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开始实施;兰州新区舟曲转移安置区楼体全部封顶,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列入成县暴洪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的82个项目已开工74项,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东乡县城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启动实施。
……
(九)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项27件实事全部兑现。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和28.9%,覆盖面分别达到12.7%和1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水平由15元提高到25元。在65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兰州、嘉峪关、金昌、武威、临夏、甘南6个市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成和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180.4万平方米,全面排除了农村中小学2008年标准D级危房。改造建设了108所乡镇幼儿园。解决了19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输转城乡劳动力532.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15.66亿元。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7149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余额完成计划的268%。易地搬迁农村1.2万户6.4万名贫困群众。新建保障性住房19万套,开工率104.6%,主体竣工率62%,完成投资183亿元。历年续建保障性住房项目竣工率92%,分配入住率75%。实施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竣工率均达100%。开工建设5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77个县级卫生监督所、38个县级农村急救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统计、监察、审计、质监、外事、侨务、编制等工作全面加强。地震、气象、测绘、档案、慈善和残疾人、参事、老龄、地方志、文史、文物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十)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地方性法规14部,出台政府规章10部。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力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重点整治,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