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报告摘要

201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部分)

2012-02-02 10:06: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四)常备不懈抓安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

    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管理为重,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制度建设先行,继续修订和制定一批城市安全管理法规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考核问责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基层和岗位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45项重点工作,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巩固建筑市场整治成效,加强消防领域尤其是居民住宅消防安全工作,强化高层电梯运行、玻璃幕墙、地下空间、越江工程和工地施工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参与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坚持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使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延续世博管理成效,加强和改进城市常态化管理,使市容更整洁、交通更顺畅、出行更安全、景观更怡人。加大市容环境建设管理力度,开展道路洁净工程建设,加强乱设摊综合治理,创建50条示范性林荫道,推进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逐步向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集贸市场等拓展,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率达到90%。优化市、区、街镇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修编第二轮上海交通白皮书,加快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加强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深化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

    继续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消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下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起价,将S5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停止收费,做好相关后续配套工作,更好地便利群众。建成铁路金山支线改造工程。加快S26高速公路东延伸、S6高速公路、中环线浦东段和嘉闵高架南北延伸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推进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启动郊环线越江工程,加快长江西路、虹梅南路-金海路等越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老港可再生能源中心一期工程和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工程。

    (五)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务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全面构建以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继续推进基础网络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光纤到户建设改造新增200万户,基本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逐年降低宽带上网资费水平,努力建设全国资费水平最低的城市之一。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进郊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新增覆盖5000处无线热点。深化“三网融合”,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四期等项目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城市信息安全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信息产业发展能级。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智能交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继续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推广公用事业账单电子化,深化为农综合信息服务,让城乡居民共享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软件等信息服务业,推进物联网在楼宇节能、智能安保等领域的应用,继续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加快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城市生存发展和振兴繁荣的本质性力量,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魅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当是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是先进文化发展创新的核心平台。我们要充分认识上海在全国文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切实提高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自觉和自信,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融化为市民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大力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弘扬都市文化品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美好精神家园。坚持政府主导,贴近市民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软硬件并举,充分利用世博会场馆资源,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进虹桥国际舞蹈中心建设,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因地制宜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积极将中心的场地向各类文艺院团开放,增加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和培育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适合不同人群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

[责任编辑:王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