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续做好“三农”工作,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配套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以此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县乡公路4000公里,新增通村公路1000公里,新建村邮站7000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座,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再实现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
(六)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行动,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运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欢乐中原”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做好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切实加强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不断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
(八)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投入资金1000亿元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努力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增岗位、提升技能、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确保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公共服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的同时,确保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高校食堂临时性价格补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实现全社会老有所养奠定坚实基础。将国有、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障范围。规范完善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化结构、讲求实效,确保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土地指标,制定并完善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分配公平。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合理的自住性购房需求,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以上。实施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品牌驱动,提升高校建设水平。加快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支持河南大学实施百年名校振兴计划,推动省部共建高校加快发展。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鼓励校企合作,打造一批省级职教园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和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继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加快推进人口大县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救治工作。积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进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设。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深入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规划。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四、建设服务政府推动务实发展
……
(一)加快转变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牢记为民宗旨,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实行办事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