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省联网,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和动态监测,促进就业信息服务向乡镇、街道和社区延伸。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各类保险信息化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残疾人社保关系转移、异地退休人员管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和养老保险权益查询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九)建立医疗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省、市二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整合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制定发放标准化居民“健康卡”,实现全省医疗卫生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与有关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
(十)实施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广东省教育云服务中心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师生电子档案建设,逐步建立全省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体系,实现教育信息全程跟踪。“十二五”期末,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
(十一)实施公共事业综合服务一体化工程。推动水、电、煤气、交通等公共事业服务信息化,实现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物业管理费、水费、电费、燃气费、通信费等多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便捷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十二)实施人口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工程。构建涵盖全省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内容的人口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建立人口动态数据长效维护更新机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决策服务系统,实现人口动态监测、宏观管理决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人口安全预警预报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公共安全监管领域信息化
(十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对关系社会稳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信息化协同监管,推进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及相关资源共享,提高社会管理动态化、精细化、网络化水平。继续推进多级综治维稳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动态打防控新体系。提高对社会重大活动的信息化保障能力。
(十四)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品、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监控,加快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报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的质量监督和追溯信息化,实现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构建以数字证书认证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政府信息安全监管中心。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逐步建设可信计算平台。制定我省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引进和培养。
(十五)提高应急体系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综合信息指挥机制,推进省应急平台与各地各有关单位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快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订政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构建紧密联动的网络应急响应体系,提高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十六)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信息化监管体系。推进信贷、纳税、食品安全、房地产、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管理、商贸流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拓宽信用信息采集渠道,推进个人、法人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提高监管水平,加快推进企业信用网络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