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特别是物价高位运行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市级财政投入293.2亿元,为群众办的30件重要实事全面落实。积极做好就业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基本完成首钢停产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把城市化地区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登记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推动制度整合衔接,把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展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试点,实现市级公费医疗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并轨、在职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年内两次提高标准,最低工资提高20.8%,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61.9%,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提高10%以上,向退休人员、征地超转人员和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累计投入财政和社保资金60多亿元、惠及310多万城乡居民。加快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统筹5.2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8.2万余张。
教育、卫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市级财政相关投入316.4亿元,增长28.6%。编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和改革试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投入6亿元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增入园名额3.3万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类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及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双休日门诊、优质护理等服务模式,预约挂号平台覆盖了全部66家三级医院。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应对医疗需求增长,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文化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精心组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工作,提炼了“北京精神”,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展网络实名制试点,开通了“北京微博发布厅”,制定实施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街一品”特色渐次形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工程稳步推进。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首都国际体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编制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启动“六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新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43个,累计达到409个,惠及620万居民。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试点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建成17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管理,全面实现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统筹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推广人口服务管理成功经验,制定了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业态调整的工作意见,积极探索人口规模有序调控新途径,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人口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 扩大基层民主,出台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意见。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做好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6项,制定、修改、废止了11项政府规章。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和调解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三进”活动,首都“六五”普法顺利启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出台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制定实施加强首都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全面排查治理地下空间、地下管网、地铁、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和7.4%。针对违法建设以及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开展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4%。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大力推动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信访总量、联名信、集体访实现三下降。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加快打造首都创新型警务,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一体化运行机制,保持了首都安定祥和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