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创新服务,激发参与“新活力”,以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促进和谐。实践证明,社会管理要社会抓,社会服务要社会化。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服务的对象,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激发社会活力、整合社会资源、筑牢和谐基础。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管理”的理念,坚持从服务入手抓管理、靠服务优化促管理。服务便民抓创新,科学简化办事程序。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做好试点工作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积极简化办事程序,2009年3月开通"12345"市长热线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2010年8月将全市28个职能部门、230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已分别受理办件12909件和97991件,办结率分别达93%和99.85%,群众满意率分别为91%和100%。目前,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模式已在基层推广、覆盖城乡。及时开通“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12319”城管热线,充分发挥118个综治维稳中心的作用,积极搭建警邮服务平台、社区文化驿站、沟通连心箱等,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化解了矛盾,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门守栋、邻里守望、联户守助等群众治安联防活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了维稳协会、义务巡防队,形成了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人口管理抓流动,统筹推进户籍改革。立足格尔木“客大于主”的人口实际,严格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创新管理。我们把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已为近两万人办理了落户及农转非手续。根据外来人员身份、从事职业、经济来源、日常活动规律等,我们把流动人口划为一般人员和重点人员,落实“属地管理、专人分管”责任,实行动态登记、定期查访、重点管控,切实管好落脚点,并通过开展“1+1亲情守望家园”关怀活动,使流动人口享受各项政策,有效增强了其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将全市住宅类出租屋分为放心、关注、严管和禁止4个类别,按照“杜绝禁止类、重控严管类、引导关注类、服务放心类”的方针,以严管类和禁止类作为管理重点,强化源头监管,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强化对出租屋的巡查监管和房屋、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形成了常住人口常规管、流动人口跟踪管、特殊人群重点管的工作局面,基本实现了每一个人口都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矛盾纠纷抓排解,创新完善调处机制。按照强卫书记提出的“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要求,发展了九十余支、七百余人义务治安巡防队和二千二百余名维稳信息员队伍,建立健全了254个基层调解和9个行业性调解组织,创新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赋予信访工作新形式、新内涵,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为“市级领导大接访日”,每季度首月10日为乡镇(街道)村(社区)信访接待日,积极推行以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定期接访、政法系统“四长一书记”联合接访以及“四个对接”和村级代办制;同时,着力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帮扶困难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在管理青少年事务中的桥梁纽带、龙头聚合、集约服务作用,妇联组织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及社会组织在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作用,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和谐、促和谐的工作格局。2011年1月至9月,全市共受理各类人民调解案件594起,调解成功570件,调解成功率96%;受理司法调解案件390件,调解成功249件,调解成功率63.8%;受理行政调解案件142件,调解成功135件,调解成功率95%。
放眼今天,我们已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格尔木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呈现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率先在全州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作者:中共海西州委常委 格尔木市委书记 朱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