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创新载体,探索推进新方法,以管用的务实举措建设平安。按照强卫书记关于“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重点在‘管’,目的在‘理’”的思路,把积极应对、有效处置与源头防范、前端控制结合起来,主动进位、强化管理、创新机制。探索推进化整为零,健全网格,强化责任。实行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最大限度缩小服务半径,按照单位型、小区型、出租房屋型、商户网点型、特殊人群聚居型等类别,推行精细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213个工作网格,把相关社会管理工作全部落实到网格,调配政法综治、民政司法、劳动保障、单位内保等各层面共902人参与网格管理,落实“五员”、明确“四包”职责,实行“工作成网、责任到格”,确保社会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起了一张无缝链接的社会管理责任网络,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管办分离”,在网格内积极探索推行社会管理领域的BT、BOT模式,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组织效能、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切实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管理难题。探索推进化小为大,深化创建保平安。始终把深化平安格尔木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确定了开展新一轮平安格尔木建设的“3个8”工作目标,继续深化平安机关、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等“小细胞”的平安创建工作,在做好各项常规性社会维稳工作的基础上,以抓案件协调和执法督查为抓手,深入开展“三无市”创建和“化新访、清积案”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涉法涉诉案件执法检查,成功解决了一批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历史积案和现实信访问题。同时,大胆尝试推行平安街面商铺、平安旅游景区(点)、流动人口平安(幸福)大院和双拥共建街等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和延伸创建领域,以“小细胞”的创建成效保障“大平安”的局面深化,全市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0%以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升。探索推进化标为本,综合治理抓维稳。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维稳责任。深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精心打造网络巡控、视频监控、动态管控等群防群治的“三防工程”,在交通主干道、人员密集区域、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二百余处,安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2套,并不断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在各居民小区、要害部门和重点单位大力推行普及安全网络监控设施建设,落实视频监控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日常维护,重点区域和部位技防设施安装、监控率达100%,形成了全天候、多层次的立体监控网络,提高了从源头上防范隐患、从根本上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