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德阳

德阳:将环境治理融入社会管理创新

2012-01-08 16:57: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日报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深入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加快“两化”互动发展和提前为两个新区管理谋划,要求德阳不断深化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更加良好创业环境与宜居环境。

    在德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亭江、旌东新区正式实施的背景下,德阳新一轮的环境之变,被赋予更丰富的“创新”色彩,在以“深化提升”为基调的治理中,德阳新一轮的环境治理,目标锁定为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价值、叠加城市幸福指数。

    成果

    不断显现的创建“红利”

    2011年,德阳的环境治理成果丰硕。

    百日攻坚、冲刺30天,德阳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战,一举跨入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城市行列。

    藉由创建,大面积植绿为城市铺陈“绿色网络”。城市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通过打造“两路两岸”,形成了“一路一景、四季有景、绿荫连贯、城在绿中”的城市生态走廊。

    藉由创建,德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停车系统等城市功能全面升级,提前为百万人口城市搭建骨架。

    藉由创建,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的“难点”被攻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罗江模式”全域推广,环境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不断延伸。

    全域治理,共建共享——这样的理念在持续的环境治理中得以延续。

    创建成功之后的第一个年份,德阳的环境治理并未放慢脚步。2011年10月,德阳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2月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一年来,随着德阳城市拓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之同步深化,理念同步升级。

    一年来,一面是创建的成果 “固化”,一面紧紧对接德阳大城建设,着眼城市功能升级、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宜居程度。作为成德绵经济带重要城市和建设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德阳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扎实工作,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争创一流城乡环境,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提升

    深度融入社会管理创新

    “提升”成为德阳新一轮治理的符号。德阳决策层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仅在于自上而下的推动,更为难得的是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在“普惠”的愿景下,德阳的环境治理实践,不断地催生一个个具有推广意义的创新路径。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一年来,德阳启动顶层设计,鼓励草根创新,多方力量一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德阳城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主动将环境治理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治理导向,力求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劝导的有效对接。”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刘洪庆如是说。

    旌阳区城北街道办,德阳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片重要“试验田”。不仅人口结构复杂、流动人口众多,更伴随德阳城北副中心的拓疆扩域,街道办自身的管理压力不断增大。德阳城管部门主动介入,派驻三支执法中队,走街串巷巡查执法,有求必应为居民解决难题。

    通过推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城管进社区管理等创新模式,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高效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

    推动文明执法,德阳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协管员更名为“文明劝导员”——称呼的改变,背后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理念的转变。一年来,活跃在街头巷尾的文明劝导员在向市民传播文明的同时,构成了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争做一个文明德阳人”的氛围在德阳越来越浓。“城市越来越漂亮了,我们都打心里高兴,都想积极参与进来,共同维护城市容貌。”自愿加入文明劝导员队伍的蔡成芳道出了普通市民的心声。

    为延伸管理网络,构建和谐执法的基础,德阳针对市容秩序管理中突出的坐商占道经营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执法方式,推行城管执法“五步程序”(上门宣传、群众监督、预约谈话、媒体曝光、依法查处)。而城管执法“五步程序”,在使城管执法工作真正做到宣传到位、群众参与、媒体跟进、执法有力的基础上,还有效破解了坐商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难题。

    鲜活的城市管理实践,不仅是社会管理的一面镜子,更是其不断创新的根本源泉。

    过完2012年春节,长江路、下南街的占道经营烟摊商户就将拥有“体面”的经营场所了。在依法取缔了这部分占道经营户后,德阳城市管理部门充分考虑到其生计问题,经多方协调运作,引导其进入城市新建的便民服务亭中规范营业。“有了遮风避雨的经营场所,我们当然很高兴。”在暂停经营的这段时间,摊主们纷纷表示理解,喜待“乔迁”。

    深化

    对接新区提升城乡价值

    2011年,德阳提出规划、建设亭江新区、旌东新区的新蓝图,强力支撑未来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愿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如何与之紧密衔接,同步推进?城市管理部门如何以精细的现代化管理,营造浓郁的文明氛围,催生一个城市持续前进的内生力,聚合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留给德阳城管部门的思考良多。

    加强综合管理,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了与公安天网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三快”城管运行机制(发现问题快、处置问题快、反馈结果快)。数据显示,去年通过“天网”视频、指挥车监控或受理群众来电来访共收集事件信息1665件,办结率为100%。

    城市管理向“建管并重”、“服务为先”转变,德阳通过下放部分城市管理权给区县,建立健全街道管理委员会制度、社区会议制度,推进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把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管理轨道,藉此引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常态化、可持续管理。

    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德阳的环境治理工程,一直以“民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深化延伸、重心下移,不断提升城乡价值,不断创造生态红利。

    隆冬时节,德阳三大门改造、高速路收费站扩容、高速沿线环境治理的工作却在持续升温。

    2011年10月13日,德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德阳将重点推进城市绿化、城乡通道绿化、水系林带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在2013年建成四川省森林城市,2015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两个月后,德阳又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并提出“力争三年完成”的目标。实际上,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系列工程推进,德阳市区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3.4%,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平方米,三大绿化指标已经基本接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从达标攻坚到全域治理,再到更高的生态目标,德阳更加注重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之于德阳,是以百万人口大城市为标准的扩容升级,为德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锻造环境竞争力。”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说。

    在理念不断深化的治理历程中,德阳日益呈现出活力向上的综合管理能力,当创新成为永续治理的活力之泉时,德阳新一轮的治理之路更加可期可待。(龙腾飞)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