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实有人口信息动态管理机制
8推进人口和房屋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在粤港澳台居民、华侨、外国人等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库。逐一登记、编号城镇地区所有建筑物,加快推进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实有房屋地址数据库建设。逐步整合公安、民政、国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人口登记信息,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资源融合、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省级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和人口人像比对平台。
9建立实有人口信息动态采集更新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重点采集人户分离人员、出租屋租住人员、旅店以及桑拿按摩场所留宿人员的信息。建立各基层单位、学校、物业管理单位、租赁中介以及出租屋、旅店协助采集人口信息的机制,实现信息全方位动态采集更新。拓宽信息传输渠道,实现随时随地采集、传输和核查比对。
四、加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
10科学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坚持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开展人口发展对产业布局、公共资源配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评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提高保障水平,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双转移”、“三旧”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兼顾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关系,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口分布优化。
11统筹人口计生工作。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镇(街)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居)无政策外出生”活动,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普及健康文明的婚育观念。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完善“惠一生”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做好人口计生政策与扶贫开发、社会保障等相关民生政策的衔接工作。加强区域协作,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服务。
五、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12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办法,探索建立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主动救助制度。依托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或社会福利院,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力量。严厉打击组织、唆使、胁迫儿童进行流动乞讨等违法犯罪活动。
13加强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和吸毒人员帮教管控。加快建设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和吸毒三类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省、市、县(市、区)、镇(街)、社区五级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监所与户籍地或居住地派出所、司法所的沟通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及时将评估结果传递到其户籍地或居住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派出所和司法所,为其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14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工作。分类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及管控措施。对符合强制治疗条件的,一律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有肇事肇祸史、可能造成现实危害的,督促其监护人、近亲属或单位、社区、村(居)委会将其送院治疗;对无监护人或近亲属的,督促其所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安康医院建设,完善精神病人医疗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