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基层
解决群众身边实际问题
每月的15日是新郑市领导集中下访、为民服务的日子,这一天也被称作“百姓日”。
“每逢‘百姓日’,家里有什么难解决的事情都可以到指定的领导下访点去反映问题,不会扑空。”家住和庄镇老庄刘村的李建伟称赞道。过去,群众身边有困难、有纠纷解决不了,首先想到的是上访找领导,但常常是疲于奔波,非但效果难以保证,还耽误了生产生活中的正事。鉴于此,新郑市政府决定,按照信访部门列出的入户清单,每月的15日走访到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信访问题等。
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社会安。在新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群众也会反映一些实际问题,而这就需要政府去面对、去解决。
苏晓东告诉记者:“变农民为社区居民,可能某些农民会感觉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出现不适应心理,甚至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鉴于此,我们着力做好群众安抚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用资金、土地等方式置换农民原本所有的土地……”
同时,这种改造还会引发农民的就业、社会福利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们在着手农村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如今,我们镇已经建成一座食品工业园,内有40多家企业。这种招商引资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还给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苏晓东补充道,“在缴纳社会保险方面,由于以往是自掏腰包,群众的缴纳情况参差不齐,有些人没有足额缴纳甚至根本没有缴纳。如今,为了让每个村民的生活都有保障,我们正筹划为村民统一缴纳社会保险。”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领导下访也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按照规定,每月15日前,新郑市都会通过当地媒体发布四大班子领导的姓名、职务、下访地点等情况,各乡镇、街道也会提前将下访公告张贴到各村(社区),并在下访村(社区)悬挂“领导下访接待站”横幅,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同时,“领导下访不是简单的越俎代庖去包办下级的工作,更多的是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和基层干部一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新郑市信访局局长兼信访接待服务中心主任赵志健说,“领导下访,主要是完成三件事儿:静下心来接访、督办重点信访案件、到信访群众家走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职能部门在场的,现场研究处理办法,当场答复信访人;涉及职能部门不在场,需要进一步调查处理的,下访领导在《领导下访接待处理信访案件登记表》上签批办理意见,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调查处理、上报结果、答复群众。”
新郑市政法委书记邓嵩说:“从长远来看,城镇化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新郑来说,若想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而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立足群众,把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好,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应该是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和准则。”
新郑市市委书记吴忠华表示,“我们在改革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大做强经济发展的‘蛋糕’,更要把民生‘蛋糕’分公分平,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广大群众,让城乡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安居乐业。”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