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新郑

河南新郑:“民生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1-12-14 13:56: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郑市社区文化队表演场景。 刘栓阳摄

    新郑市老年活动中心其乐融融。王传志摄

    新郑市送医疗服务下乡。李伟彬摄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河南省新郑市因地制宜,快速推进,从建设思路到具体实施,融入了新郑特有的内涵,逐步形成了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模式。近日,记者走进新郑,亲身感受新郑“民生模式”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村庄变社区

    搭建公共服务大平台

    一条条平整的柏油马路连接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居民楼,一片片游园绿地镶嵌其中。在社区的最前端,视野开阔的文化广场,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悠然自得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子……畅游在新郑市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咱农村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常刘村党支部书记常建伟告诉记者。常刘中心社区辖常刘村和薛集村两个行政村,规划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设33栋居民楼。村民常书松这些天可是忙坏了,因为他正在加紧进行新房子的装修,希望年底之前能够住进新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拥有一套这么好的房子,不仅干净卫生,还有地下室车库,住起来很方便。”常书松乐呵呵地说。

    和路网一起延伸下乡、和楼房一起拔地而起的还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村庄变社区,不是简单地换了套牌子。”薛店镇党委书记苏晓东说,“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喝上自来水,用上天然气,出门坐公交,回家能上网,还要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所有的公共服务。”

    2010年的重阳节,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这里所有的功能场所均对全市老年人免费开放,其中,老年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立给老年人办事带来了方便。走进服务中心,记者发现正在上网的杨见揆,虽然今年已经78岁,但他每天都来这里,在他看来,能有如此好的场地“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

    感到幸福的还有71岁的杜明礼,虽然家离服务中心较远,但是市内公交车对所有的老年人都免费。因此,对每天坚持到服务中心上课的杜明礼来说,距离不再是问题。

    在新郑市的惠民工程中,“一老一小”格外突出。新郑市在承诺让所有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车等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对所有孩子保证,让他们都能接受12年的免费教育。

    新郑市教体局计财科科长白小永告诉记者,12年免费教育惠及9万多名新郑适龄青少年,实现了“全市城乡学校基本无差别,办学水平基本无差异,家长学生基本不择校”。今年新郑市共有4230名学生享受到此项惠民政策,所需资金近1500万元已经拨付相关学校。

    新郑市市长王广国说:“推进12年免费教育,最终目的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跑得更轻松。特别是对353名因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原因产生厌学倾向的初中毕业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哪里流失哪里找’,尽最大努力让其回归校园。”

    老有所养,幼有所爱,“一个都不能少”成为新郑惠民工程的一大亮点,一个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新郑模式”由此破土而出。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