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宁波

创新社会管理 宁波政协“润滑剂帮手”做“推手”

2011-12-14 09:06: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当好“小管家”

    “自治管理”让无序成有序

    “小胡,我的门打不开了,你帮我开一下。”“房间水龙头漏水了,小胡快来帮帮我”…… 小胡,全名胡景芳,今年24岁,是宁波奉化西坞街道力邦社区的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小胡既是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宁波市最年轻的政协委员。11月30日下午,在力邦社区里,记者见到这位安徽姑娘时,她正在忙前忙后地张罗着物业的许多琐碎的事。她告诉记者说,忙的时候,有时候饭也来不及吃,就被这些火急火燎的求助电话催到现场。

    农民工自进城以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关照”对象。力邦社区作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典型,是全国首个外来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目前共有2800多名打工者在此居住。作为住宿管理员,胡景芳把服务看得最重,她掌管着力邦社区400多间房间的钥匙,大家都亲切地喊这位“小管家”为“小胡”。她说:“一旦工友们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收收水电费、写写文案等,有时也会受托帮工友照看孩子,有时甚至要帮着调解矛盾。这些生活中的琐事,成为胡景芳每日工作的重要内容,她不仅干得很认真,也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2007年,胡景芳作为“新宁波人”的代表,担任了宁波市政协委员,那年她才20岁。“作为工作人员我就是尽到了我应尽的工作职责,政协给了我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政协委员,为社会和谐建言献策义不容辞。”近年来,小胡专门就如何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出租房卫生设施等问题提交相关提案,有些提案建议已被当地政府部门采纳。

    不同的平台让不同的利益群体的要求意愿得到了充分反映,某种社会力量得到合理释放,协调和缓解了利益矛盾。同样,在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基层政协人用丰富的形式、成效显著的工作诠释了履职的精彩。

    2009年末,担任澥浦镇副镇长的胡金红就挑起了联络基层政协委员的重任。如何发挥政协作用,扩大政协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委员的关爱成为胡金红思考最多、最深刻的问题。

    于是乎,《澥浦镇联委会工作制度》、《委员述职考评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在澥浦相继制定。为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澥浦信息联络员队伍随之建立,政协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了农村、社区。

    建立帮困基金、采用科技手段收集社情民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委员履职热情……依托镇海区政协新航线ECP平台,澥浦镇的委员们每星期一接收短信,内容包括征集社情民意、推荐好书、通报信息等。为拓宽交流渠道,《澥浦政协简讯》出炉。“这本刊物让我们有了新的交流平台,方便交流学习和更好地参政议政。”杨晓波委员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也没有现成的解法可套用。”唐一军说,宁波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预警器”、“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以委员基层联络室为平台,不断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郭嘉 鲍蔓华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