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书记呀,那不,就在唱歌的那儿。”11月2日,记者来到肃宁县师素镇前堤村,在村民指引下,寻着歌声找到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办公大院。
“我的老家就在这个屯儿,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儿……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儿。”唱歌的正是村党支部书记韩英建,大院里有村里的文化活动室,看来他平时也少不了到这儿来上一段。
弄清记者来意,韩英建直截了当:“160户、607口人,党员46名,村子不大可五脏俱全,别的村儿有的这儿都有,挠头事儿一样不少。”
(一)
48岁的韩英建当了多年村支书,看问题挺深刻。“日子富了,精神穷了;房盖高了,心拉远了;党员多了,活动少了;农民解放了,也解散了,就像一把棒子面儿,捏不成团儿了”———韩英建说的是前些年他一直闹心的事。
怎么把村民散了的心拢起来?他一直在琢磨办法。去年,他实施了几项“改革”。
首先是建“两会”:每5—15户推选一名办事公道、威信高的村民代表组成村代会,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合并为村民监督委员会。
“干部出事,往往出在揽权上。村干部互相争、干部与村民争,那还有好吗?”韩英建说,原来村里的事儿党支部、村委会就定了,很少征求村民意见。日子久了,村民要么觉着什么事跟自己都没关系,要么专挑刺儿,就连卖棵树、买根笔,这小账都有人盯着。结果干部们劲儿没少费,老百姓还有意见,甭提有多窝火了。
支部领,村委干,村代会点头儿才能算,村监会从头儿到尾看——— 这“四套班子”运行开,村民们参与多了,猜疑少了,支持多了,告状少了。“人是咱选的,事儿是咱定的,钱是咱管的,过程是咱看着的”。村民代表韩俊坡曾经就是个“专告村干部”的老上访户,他感慨地说:“现在就是错了也怨不着别人,再告,告谁呀?”
“原来村儿里的事儿就是几个村干部蹦跶,可你手大捂不过天来,现在村干部也有‘腿儿’了。”村委会主任韩建明说,有些事靠代表们就摆平了。这不,前些日子村里搞千亩温室,就开了几次村代会,一千多亩地顺顺当当就征了。
“就没钉子户?”记者问。
“有一户开始就是不同意,搁不住15个村民代表上他家磨去,弄得这户也没治了。”
(二)
“前堤前堤,和泥脱坯。十里八乡都知道,俺们村搞建筑的多。”说这话的是前堤盛安建筑协会会长韩建胜。前些年,老把式遇上了新问题,村里光盖房队儿就有四五个,一个队儿二十几口子人,人少、不敢应大活儿,几个队儿还互相竞争、拆台,结果谁也挣不着钱。“这么干算到头了,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韩英建下决心牵这个头,去年八九月间操办建起了协会。协会把几个队儿整在一块儿,还拿到了建筑资质。这下子柴鸡变凤凰,原来就是盘个炕垒个墙头,现在人多了,活儿好了,敢跟别的建筑队争了,上千万的大活儿也接了。“尚村云河裘皮公司那个大楼就是俺们盖的。”韩建胜话里充满自豪。
致富的事,最容易把大伙儿拴在一起。趁着热乎劲儿,前堤村又建起了蔬菜合作社。一个好温室大棚投资六七万,村民自己干不了,就与北京一家公司搞合作,千亩温室的项目就这么引来了。土地租金数、反租等细节都事先谈妥,村民利益得到保障,这些也为后来顺利征地打下了基础。
这千亩温室就在村东,虽还在紧张施工,却已显出了气势。在北京公司的王经理带领下,记者走进几个已建成的大棚。“考察了几个地方,我们选定了前堤,看中的就是这里村风正、人心齐。”王经理介绍说,这里清一色施的是有机肥,白玉苦瓜、黄金豆……都是稀罕菜,春节前就能上市,全走订单、直供北京高级酒店。这时,迎面碰上一个技术人员,王经理感慨道:“那是阿郎,台湾来的,台湾那个精致农业呀,可是厉害。”
(三)
前堤村紧挨着省道。交通方便,偷东西的也“方便”,过去曾有过一天四家被人溜门撬锁。还有,百人百性儿,老百姓庄稼火儿一上来就不管不顾了。婆媳不和,两口子打架,哥几个分家……村干部整天忙着“和稀泥”,哪还有精力干别的?
韩英建的办法是“3+1”——— 站、区、组加巡逻队。村里建起综治工作站,划分4个小区、16个小组,32人的治安巡逻队专管看家护院。这一下,最直接的就是小偷小摸没了。渐渐地,老百姓睡觉也敢敞着门儿了。“知底莫过老乡亲,一块儿住着,谁家几口人,有什么亲戚,晌午饭儿吃的什么都清楚。”同时还任综治三区区长的韩俊坡说,这里边“官儿”最小的是小组长,就管十户,可偏偏最不能小看。十户里头有什么事儿,第一个知道的就是小组长。是灰就比土热,乡里乡亲的,碰头擦脸都有个老面子,这真的挺管用。
“有些事儿,法院可能管不了,小组长却能给摆平喽。”韩俊坡举了个例子,有两户村民为车祸纠纷打了官司,法院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两家儿还闹着要上访。后来,小组长出面调解,掰瓜抠籽儿讲道理,两家儿的事儿最终和平解决。“过去常说大事儿不出乡、小事儿不出村儿,现在俺们是大事儿不出区、小事儿不出组儿。”
走在村里,一些农户门口的“党员家庭”牌引起记者注意。“要把事办好,还得看党员。”韩英建说,以前一些党员和普通群众没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现在,村代会村监会、协会合作社、综治组织里建了6个党小组,党员积极性都起来了。还有这“党员家庭”牌牌,别看不足两拃,乡亲们都拿眼瞄着,你怎么也得干出个样儿来。
建起党小组,党员像个党员了;成立了村代会,村民管得宽了;有了经合组织,人们又抱团儿了;织成了综治网,“闲事”有人管了———“四个轮子”一块儿转,又快又不跑偏。乡亲们得了实惠、认了头,有事往前站,这棒子面儿还真就捏成了团儿。
前堤村的做法有个正式名称: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这“四个全覆盖”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综合举措,也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抓党建的有效载体。当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迫切需要统筹推进、顶层设计。在这个意义上讲,前堤、肃宁、沧州的做法有着更为广泛的借鉴意义。前不久,沧州市委在肃宁召开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在全市农村推广了这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