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宜昌

社会管理创新,宜昌到底咋运作?

2011-11-25 14:27: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三峡晚报 

    社区书记:许多居民不再找我了

    “现在许多居民不再找我了!”11月22日下午4时30分,刚刚从上级部门开会回来的力行街社区书记胡运桃,一回到办公室,就向记者描述她近来发现的变化。

    在今年3月该社区启动网格化管理试点之前,几乎所有社区居民有事找社区,首先就是说“我要找书记”,一天的许多工作时间,她都是疲于应对和接待。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新增7名“格格”,让社区的工作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切要围绕居民的需求和服务,开展我们的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一本三化”(以人为本,网格化、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胡运桃是这样理解的。

    “网格化”,胡运桃认为像切蛋糕,将社区分成若干个网格,将以前一个人管的事情,分成多名网格员来管,这样让管理更加精细,大到全市性的普查,小到楼道灯、送煤气、下水道,社区网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可以更加贴近社区居民。

    “信息化”,胡运桃和“格格”们感到了科技信息技术的力量。现在每位格格手里的“E通”,可以随时将人口、计生等各种信息实时更新,然后已经对接的各职能部门可以各取所需,采用联网的信息,避免了基层的重复劳动,也减少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至于“服务全程化”,则是对社区居民从出生到就学、工作、医疗、养老的全程服务。

    “我们仍然在探索中。”胡运桃说,城区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网格化管理进度可能也不一样,但理念和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围绕“一本三化”在推进。

    网格中心:五个人“管”上千人

    24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市行政服务中心旁的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其实我们一共只有5个人。”该中心的负责人周永生笑称,尽管只有5个人,每天却要管1000余名网格员。

    办公室的一面平板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宜昌城区西陵、伍家、点军、猇亭、高新等五个区域的人口数字,而分支条目还有男性和女性、本地和外地等细致的分类。

    “每一个数字,都是实时更新的。”周永生告诉记者,网格员在平时的巡查中,如果掌握到这些信息的变化,比如有外来人员,有人员出生、去世,网格员就会用手中的“E通”录入系统,而监控中心就会同步反映出来。

    周永生向记者介绍了信息采集工作的流程:每个月的25日左右,来自公安、计生等12个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由一位市委副秘书长主持,市综治办负责人参加,在网格管理监控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商定下个月网格的信息采集任务。

    会议结束后,正式的文件会向基层社区下发,而与此同时,网管中心的系统也会向1000多名网格员发送信息,并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限。

    “我们的系统实际上就是个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我们为各部门提供的基础性数据,可以大大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周永生说,信息搜集完毕后,各职能部门通过网络,直接采用。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