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对象和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对于社区的管理,社会服务管理局将让百姓更多地参与,让每位居民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李敏说,实现“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思想。
李敏说,政府是社会管理的责任主体,但不是惟一主体。社会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是政府、社会、企业、公民共同治理的多元格局,让社会组织发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政府转变职能,也能有效增强社会管理水平。李敏表示,这种多元格局需要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志愿精神,通过社会自治完成一些社会管理基础性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给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公众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对象和受益者,也是参与者。随着公众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老百姓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会化为有序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行动,让社会管理走向民主与高效。”
李敏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对于流动人口,他们从赛马场东社区搬到赛马场西社区,什么时候搬的,家里几口人,他的包户干部是谁,都将细化到这个程度,以便于及时了解流动人员的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不应是无所不在的“划桨型”政府,而应是能够制定合乎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掌舵型”政府。
因此,服务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实现由一元化服务转向政府、公民、社会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共同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以适应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这种职能的转变,是市委、市政府在不断追求的。
据了解,目前天山区社会服务管理局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到广州、深圳、西安等内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所作为的城市考察。
“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头工作肯定不容易,但理顺以后,我相信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当天午后的太阳映在李敏脸上,看得出她拥有坚定的信心,而这信心的来源,正是市委、市政府推行机构改革不容置疑的决心。
相关背景
早在今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于1983年、1998年和2002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2004年还进行了一次局部改革,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02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首府大胆探索实行了大部门体制,对于整合资源、强化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已凸显出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吉尔拉·衣沙木丁在市、区(县)和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表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部门壁垒,破除小团体利益,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政府组织架构,建设人民满意、顺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可以说,社会服务管理局是乌鲁木齐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之一,将面向大众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工作。(记者葛文君 通讯员马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