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天山区不断摸索和尝试,努力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法,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并把“改善民生”摆上突出地位,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社区维护稳定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精细化”服务促管理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难点之一是如何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乌鲁木齐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的工作思路是“以房管人”“以服务促管理”。记者了解到,黑甲山片区下属7个社区均配备了居住证打印机、过塑机、专用电脑和网络,能够为流动人口全程代办居住证,使派出所的工作“前移”,且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以前3至5天的办证时间变成现在的仅需10分钟。同时,片区还吸纳了部分居住达5年的流动人口加入到公益性岗位,并组织流动人员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促成流动人口实现就业。
在黑甲山二道湾东社区开商店的李金兰告诉记者,过去除了办事,很少能见着社区干部的面儿,现在最切身的感受是社区干部工作特别积极,隔三岔五入户和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以前,晚上家里灯坏了、水漏了,只能联系房东,现在社区的应急便民服务队可以免费上门提供水、电、暖维修服务。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表示享受过社区提供的便利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满延亮一家今年1月搬进二道湾北社区,自己跑了一个多月时间也没给孩子办妥转学手续,社区干部得知后,经过协调,不到一周就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他的女儿在乌鲁木齐市第44中学就读。
设立在赛马场东社区大门口入口处的“房屋出租协会”,只有一间非常简陋的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和3名工作人员。在赛马场东社区,房东们一提起社区,就竖起大拇指,他们说,自从社区成立“房屋出租协会”,不仅再也不用为房子租不出去发愁,而且房租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协会负责人王彦玺说,他们由社区聘来,免费给房东和承租人提供房屋租赁服务。
“民生优先”暖民心
天山区区委书记安征宇说,今年是新疆提出的“民生建设年”,天山区全力落实富民、惠民举措,把民生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在天山区人民政府3楼的一间办公室外,悬挂着“天山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的牌子,这里也被称为天山区“民生办公室”。两部民生热线也设在这里。
天山区建设局局长王黎兼任这个办公室主任,她告诉记者,这里是包括水务、热力、电业、燃气及公共照明等部门办公的“前移阵地”,这些涉及民生的职能部门在一起办公,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为遇到问题的居民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这里采访时,记者记下了名叫张永彩的市民打来的投诉电话。一周后,记者拨通这位居住在胜利路街道肥皂小区的老人的电话。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向民生办公室反映,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家门口垃圾房就有垃圾转运车工作,吵得她睡不好觉。
第二天,就得到工作人员答复,说已协商推迟垃圾车清运时间。可是,才清静了两天,垃圾运转车又在凌晨响起来。她不好意思再打热线反映,没想到,工作人员的电话主动打来,询问处理结果,并再一次协商处理,这件事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我特别感动,也不是啥大事,但是政府工作人员这么耐心帮我解决,真正是在替群众解困。”张永彩说。
在赛马场东社区,写在墙上的这些话非常醒目:把居民当做亲人、做居民的贴心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和谐社区的建设者、多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半月谈》2011年第21期,记者 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