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嘉峪关

甘肃嘉峪关:拓宽社会管理的三大路径

2011-11-07 09:41: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半月谈 

    畅通民主通道激发动力

    2010年,嘉峪关市雄关区拟建设一个农村惠民小区,准备将一些远离市区的村民搬迁到惠民小区内,实行集中居住。搬迁工作涉及面较广,有近500户1900多人,工程规模较大,预算投入资金较多。雄关区在做出此项决策前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雄关区委、区政府专门派人深入近500户农家,广泛征求意见,得到的结论是:如果集中修建惠民小区,就会给那些依赖土地和放牧生存的村民带来生产、生活上的不便,小区修建成功后,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不愿意搬迁。最终,根据评估意见,区委、区政府否决了这项工程。

    除了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嘉峪关市推行全市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重大事项全部公开,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创建新型社区激活细胞

    嘉峪关市91%的城市化率,在全省名列第一,社区成为当地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的细胞。嘉峪关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将全市社区划分为300个网格,以居委会为主导,以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楼委会等为载体,以信息员队伍为眼睛,通过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全面准确掌握网格内人、事、物、组织的基本情况,实现社区的动态管理。

    当地还下放充实权能,将低保、民政、计生、综治、信访等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当地在全市范围内为社区基本解决办公用房,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对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对社区居民的政策咨询、社情传达、事务办理、纠纷调解等需求的全程代理;通过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开办社区爱心超市、开通居民服务热线等措施,打造社区服务圈。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小区(楼院)党支部、各类党小组三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出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局面。

    镜铁区峪苑街道昌盛社区主任梁玉琴告诉半月谈记者:“随着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的作用得到了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半月谈记者 宋常青)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