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又一春——鄂尔多斯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

2011-11-03 15:0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清晨,片区民警徐正军走进了他所管辖的乌审旗嘎鲁图镇新城花园小区。来这里走一走、了解一下片区情况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几个月下来,这里的180多户居民的基本情况他已了然于心。自从实行“蛛网式”管理后,他从一个管理万人社区的社区民警变成了一名“格”警,管理的主要职责缩小到社区六个网格中的一个。通过社区网络化管理,不仅更贴近居民,更有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这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开展社会创新管理的一个“点”。

    改革开放30年来,或者更确切地说,近10年间,在鄂尔多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神话”——鄂尔多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小城,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5个典型城市之一,成为专家学者瞩目的“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模式”的缔造者,成为引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的地区,社会矛盾往往就越突出。那么,鄂尔多斯市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2010年10月,鄂尔多斯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乘势而上,鄂尔多斯市掀起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风暴”,找到了一条化解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捷径。

    如今,创新社会管理在鄂尔多斯市几乎花开四野,从社区、村(嘎查)到旗区,地情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运行一年来,鄂尔多斯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一路推进——在总结近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建平安鄂尔多斯的有效措施,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根本途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以创新机制建设为保障,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局良好。基层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只要基层的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做稳了,根基就会坚如磐石,一切矛盾都会容易化解。鄂尔多斯市基层的创新社会管理亮点频频,各具特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去年,吴某驾驶的无证农用四轮拖拉机撞倒了东胜区某单位的清洁工徐某,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根据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吴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吴某与死者家属协商,达成赔偿处理协议。同时死者家属认为徐某是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应该属于工伤,要求其所在单位予以合理赔偿。为妥善解决此事故,经双方当事人申请,由东胜区调处中心、诃额伦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在了解了案件之后,调解人员积极运用大调解工作机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疏导机制,一边向双方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边通过劝解教育进行合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七份子村大五份子社的董六十二和孟西社的邬天来20年前一块土地权属纠纷,导致旗里农牧业喷灌项目不能实施。大五份子社党小组组长范四贵对双方进行了多次劝说,两人最终化解了矛盾。

    如今,在鄂尔多斯市诸如此类的矛盾,基本上在基层得到了化解。

    创新社会管理被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后,鄂尔多斯市的各旗区、苏乡镇、街道办事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在基层一线筑起了一道道社会管理网络,“社会人”不仅好管了,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

    2011年,乌审旗嘎鲁图镇组织开展了“蛛网式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