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沈阳

沈阳市综治建设20年风采纵览

2011-10-24 15:51: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2011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20周年。

    20年来,在《决定》的指引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夯实、拓宽、延伸,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新路子。

    20年间,这股奋力向前的力量也影响着沈阳市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不断提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得到有效预防,平安建设广泛深入展开,社会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沈阳发展史上一个个有关平安的符号,是数以万计的综治工作者用心血和汗水为百姓安居乐业践行的诺言。

综治老照片之社区巡逻队

    【平安为大家】

    沈阳市的综治和创新工作始终围绕着让百姓得实惠展开,终极目标是给百姓一个平安的环境。而多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也始终把构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领导、转变理念、完善机制、健全网络、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防控工作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综治,就是动员全社会保平安稳定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必须动用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长期坚持下去。”这是摘自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简称两个《决定》)中的论述,这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高度阐释。

    同年,沈阳市委召开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在集中打击犯罪的同时,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同年10月,沈阳市委召开第一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提出实行包干责任制,各级党委对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负责。12月,沈阳市委成立社会风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随着两个《决定》的出台,1991年4月,沈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市委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在全市13个区县(市)全部建立综治办,城区街道和乡镇也都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机构。

    在沈阳市综治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开展一系列重点治乱工作和活动,先后部署开展反盗窃专项斗争、重点治乱活动、打击取缔卖淫嫖娼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围歼车匪路霸、整顿铁路治安、自行车综合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

    目标,给百姓一个平安的环境

综治老照片之讲解安全知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以“单位”为基本社会细胞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社区”为基本社会细胞的新模式,“单位”的职责和功能逐步弱化,“社区”的整合、服务和管理功能日趋增强,社区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

    2010年,沈阳市财政投资4亿元改造弃管住宅区389个,按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实施居民楼道亮化工程、小街小巷亮化工程,推进住宅小区“六小系统”(电视监控、门禁、周边防跨越、单元对讲、巡更管理和住户报警)工程,居民区治安防范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2010年12月,沈阳市沈河区的万莲街道、大南街道通过了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评估,成为东北首批“国际安全社区”。

    顺着这些有关“平安”的记忆继续回溯。

    早在1995年2月,沈阳市综治办等8个单位就联合下发了《沈阳市文明小区、楼院创建活动方案》,在全市开展“安全小区”创建活动。从1996年开始,市综治办会同市房产局、市公安局,每年开展一次“安全小区”和“公共秩序管理优秀小区”的评选活动,同年26个住宅小区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安全小区”。

    1998年4月,沈阳市综治办决定在全市有条件的居民楼道中安装声光控灯,制定《沈阳市“楼道亮化工程”实施方案》,并组成工程指挥部,截至同年底,全市共安装自熄节能灯23万盏,直接受益居民70余万户。1999年12月,沈阳市开展的“广电杯”市民最满意的10件实事评选活动中,“楼道亮化工程”被评为市民最满意的10件实事之首。

    2000—2005年,沈阳全市各级综治组织积极探索建立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专、兼结合,人、物、技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在人防体系建设上,通过整合警力充实基层,全面构建以派出所为平台、社区为依托、街路为线段的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出警率明显提高。

    【大家创平安】

    平安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所谓平安,就是社会秩序太平、百姓生活安康。平安是和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充分享有的幸福和权利。在依法惩治各种刑事犯罪的同时,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从基层点滴做起。

    沈阳市通过卓有成效的基层基础工作,使得平安建设的力量由“五个指头”捏成了“一个拳头”,解决稳定问题的方式从“单科门诊”变为“专家会诊”,从“单兵种作战”发展到“集团军作战”,提高了基层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小区自治唤醒公民意识

    今年50多岁的朱彦江是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道的老住户,住了半辈子小平房。2000年,棚户区终于改造了。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过了6年动迁生活,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住小平房时没遇到的难题来了:24层楼的两部电梯先后“罢工”了,264户居民开始了爬楼梯生活,一爬就是3个月。居民天天找物业,由于电梯费收取率低和电梯质量等问题,修理费用太高,物业开始拖,最后明确答复不管。朱彦江一气之下召来各路媒体记者,开了个“市民新闻发布会”,把电梯问题好好地曝了个光。

    寿泉街道办事处人员那一阵子焦头烂额,26栋回迁高楼先后都发生了类似的问题,光电梯配重铁就丢了多少次,没办法换成了混凝土的,民怨很大。街道党工委在借鉴省内外的经验后,一致认为发动群众实行小区居民自治是唯一的出路。3天内,分头召开了17次居民代表座谈会、恳谈会和协调会,广泛征求意见,发动、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与市工作组的多次沟通协调,将开发商部分房产进行抵押,所得将电梯全部修缮。同时,发动群众在每栋楼成立“电梯小组”,回迁高层住宅开启了无物业电梯自助管理模式,全面接管电梯日常管理与维修。朱彦江就是他那栋楼“电梯小组”9个成员中的一员。他们在电梯内安装了摄像头和刷卡器,每天守在楼道口,电梯设施再没丢过,楼内居民财物也没再被盗过,居民也不再抱怨,电梯费收取率达100%,运行费竟出现了盈余。朱彦江还配合社区承担起“楼长”职务,在打扫楼道卫生的同时,调解邻里纠纷、掌握全楼人员情况。老朱谈到被评为“优秀楼长”时说:“这栋楼管理这么好、这么干净,他们都信服我。”

    街道办事处综治办主任山泽说:“通过开展小区居民自治,我们认识到,在市场可以自行调节、公民能够自我管理的地方,在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群众、推动群众去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全国首创“维安义工”

    沈阳市沈河区是中心城区,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区域内有沈阳北站、五爱市场、中街等繁华地带,社会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为实现“挖潜力于民、还平安于民”的平安建设目标,沈河区从2007年初组织成立“维安义工”队伍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各项活动。

    “维安义工”全称为“维护社区平安义务工作者”,是在社区组织下自愿贡献个人技能、智谋、财物、精力等资源,在不谋求任何利益回报的前提下,为维护社区平安奉献力量的人员,包括单位和个人。

    沈河区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宣传设施,集中时间、地点宣传“维安义工”,努力营造人人争当“维安义工”的浓厚氛围,社区居民积极加入“维安义工”队伍。几个月后,全区“维安义工”达到3万多人,以全区62万人口计算,每20人中就有一名是“维安义工”。

    居民深度参与是“维安义工”的特色之一。沈阳市新北站街道“维安义工”队伍成立4年来,已经逐渐成为维护社区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亮化维修、平安宣教等工作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风雨坛街道的几名“维安义工”针对社区百姓提出的如何提高楼道安全问题,自主研发了“楼道防抢呼救系统”、“发音卡通警察”、“驱贼器”等技防用品,大受欢迎。

    “五色防线”收获一方平安

    “五色防线”是沈阳平安建设的一个创举。

    2006年,沈阳通过整合“五种力量”构筑“五色防线”,以其着装的金、银、蓝、绿、红为代表。分别是:金色防线——以社区民警的金盾为标志,在社区治安管理中起核心作用;银色防线——以银灰色着装为标志,由驻社区单位保安队伍组成;蓝色防线——以蓝色马甲为标志,由低保人员组成,被人们称为“低保卫士”;绿色防线——以绿色着装为标志,由“4050”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红色防线——佩戴红色袖标为标志,由社区党员义务治安防范队伍组成。全市“五色防线”队伍达5万人。

    “五色防线”按部位进行分工,24小时在沈阳市街道和社区内巡逻,被人们称为“平安守护神”。仅2006年,沈阳全市“五色防线”队伍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678人,破获刑事案件6995起,抓获在逃人员508人。

    在“五色防线”队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沈阳市民开始为小区义务巡逻,为女性及中小学生担当“夜保镖”。

    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刘向新老人是“夜保镖”中的一员,他参加“夜保镖”活动已经4年多了。谈起“夜保镖”的起因,老人很是感慨:5年前的一个夜晚,小区发生了一起楼道“刨锛”案件,一位年轻妇女后脑被重击,成了植物人,孩子嗷嗷待哺,邻居无不唏嘘。刘向新等几名退休的老同志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能让悲剧重演。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夜保镖”护送队成立了,一直坚持到了今天,悲剧不再重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沈阳全市共有社区巡逻队伍1021支5997人,还多种途径建立了社会化的保安防范力量,为2000余个无物业小区配备保安12000人。

    而农村,则采取政府出资、村民公决、治安承包和更夫联勤、门点编组自治、治安联系户等办法,解决了农村“费改税”后人防力量的资金保障问题。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由中心户长、区长(养殖区、种植区、住宅区、商业网点区)、民兵、护林员等组成巡逻队。

    大调解促进大和谐

    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增多的情况,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十分紧迫。

    2004年9月,沈阳市出台《沈阳市人民调解工作实施办法》,对人民调解岗位责任、纠纷登记、调解回访、档案管理、信息报告、联合调解、纠纷排查和表彰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先后开展“纠纷大排查”、“百日大调解”、“三抓四防”(抓组织建设、抓队伍建设、抓纠纷调处;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自杀事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民转刑案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群众械斗事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群体上访事件)和“万人大调解”等活动,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2008年以来,沈阳建立了对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实施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增强了各级政府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有效减少和防止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完善了市和区、县(市)两级联席会议的领导决策体制,建立了以两级信访大厅为载体的信访稳定工作运行机制,使两级信访大厅成为“接待受理、直接调处、协调督办、责任查究”为一体的综合型办事机构,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信访体制。在市综治办和区、县(市)综治办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在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形成了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主体的综合性调解工作平台。

    至2010年,沈阳全市共建成2300个调解组织,2.9万名调解人员开展工作,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万件,调解成功率97%。“人民调解创四无”、“万人大调解”活动被国家司法部誉为“沈阳经验”在全国推广。

    【共走平安路】

    综治拓宽领域盛开平安之花

    2003年沈阳市按照“上下联动、四级联创、共建平安”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平安沈阳建设“2431”工程:从2008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4个层面、30个领域全面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树立100个平安建设示范样板。

    特别是由沈阳市综治办牵头,组织全市金融机构、政法机关和有关方面,深入开展了“平安金融”创建活动,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强化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破获金融领域犯罪案件3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人,涉案金额1.5亿元,追回458万元。

    同时在全市社区(村)开展了以“无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活动、无传销活动、无黄、无赌、无毒”为标准的“八无”社区(村)建设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和谐家园。全市有275个社区、500个村达到“八无”社区(村)标准,分别占总数的31.1%和34.2%。

    平安是个“易碎品”,只有动态的平安、相对的平安,没有一劳永逸的平安。沈阳在新一轮的深化平安建设中,既努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又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采访中,不少基层综治干部欣慰地告诉记者,平安建设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很管用。

    “一票否决”落实综治责任制

    “一票否决权制”是确保综治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要把综治责任制同经济责任制、领导任期责任制结合起来,将综治目标管理同责任人的政治荣誉、政绩考核、职级提升和经济利益挂钩,同评选文明单位、企业晋级挂钩,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其目的是建立一种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督促后进单位和个人改进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003年3月,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细则》,明确对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重大问题进行督查和领导责任查究的具体办法,市委、市政府与各区县(市)签订《沈阳市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同年,对治安问题严重、工作措施不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三个单位进行通报,对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三个单位实施一票否决。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随着责任制的诸多手段与措施的保障,沈阳市的综治工作形成了上下齐抓、左右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综治20载,平安建设之花开遍沈城大地,和谐维稳触角遍及基层,在中央两个《决定》的指引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夯实、拓宽、延伸,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记者 王淇)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