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防线”收获一方平安
“五色防线”是沈阳平安建设的一个创举。
2006年,沈阳通过整合“五种力量”构筑“五色防线”,以其着装的金、银、蓝、绿、红为代表。分别是:金色防线——以社区民警的金盾为标志,在社区治安管理中起核心作用;银色防线——以银灰色着装为标志,由驻社区单位保安队伍组成;蓝色防线——以蓝色马甲为标志,由低保人员组成,被人们称为“低保卫士”;绿色防线——以绿色着装为标志,由“4050”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红色防线——佩戴红色袖标为标志,由社区党员义务治安防范队伍组成。全市“五色防线”队伍达5万人。
“五色防线”按部位进行分工,24小时在沈阳市街道和社区内巡逻,被人们称为“平安守护神”。仅2006年,沈阳全市“五色防线”队伍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678人,破获刑事案件6995起,抓获在逃人员508人。
在“五色防线”队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沈阳市民开始为小区义务巡逻,为女性及中小学生担当“夜保镖”。
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刘向新老人是“夜保镖”中的一员,他参加“夜保镖”活动已经4年多了。谈起“夜保镖”的起因,老人很是感慨:5年前的一个夜晚,小区发生了一起楼道“刨锛”案件,一位年轻妇女后脑被重击,成了植物人,孩子嗷嗷待哺,邻居无不唏嘘。刘向新等几名退休的老同志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能让悲剧重演。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夜保镖”护送队成立了,一直坚持到了今天,悲剧不再重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沈阳全市共有社区巡逻队伍1021支5997人,还多种途径建立了社会化的保安防范力量,为2000余个无物业小区配备保安12000人。
而农村,则采取政府出资、村民公决、治安承包和更夫联勤、门点编组自治、治安联系户等办法,解决了农村“费改税”后人防力量的资金保障问题。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由中心户长、区长(养殖区、种植区、住宅区、商业网点区)、民兵、护林员等组成巡逻队。
大调解促进大和谐
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增多的情况,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十分紧迫。
2004年9月,沈阳市出台《沈阳市人民调解工作实施办法》,对人民调解岗位责任、纠纷登记、调解回访、档案管理、信息报告、联合调解、纠纷排查和表彰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先后开展“纠纷大排查”、“百日大调解”、“三抓四防”(抓组织建设、抓队伍建设、抓纠纷调处;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自杀事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民转刑案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群众械斗事件、防止因调解不力导致群体上访事件)和“万人大调解”等活动,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2008年以来,沈阳建立了对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实施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增强了各级政府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有效减少和防止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完善了市和区、县(市)两级联席会议的领导决策体制,建立了以两级信访大厅为载体的信访稳定工作运行机制,使两级信访大厅成为“接待受理、直接调处、协调督办、责任查究”为一体的综合型办事机构,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信访体制。在市综治办和区、县(市)综治办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在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形成了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主体的综合性调解工作平台。
至2010年,沈阳全市共建成2300个调解组织,2.9万名调解人员开展工作,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万件,调解成功率97%。“人民调解创四无”、“万人大调解”活动被国家司法部誉为“沈阳经验”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