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创平安】
平安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所谓平安,就是社会秩序太平、百姓生活安康。平安是和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充分享有的幸福和权利。在依法惩治各种刑事犯罪的同时,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从基层点滴做起。
沈阳市通过卓有成效的基层基础工作,使得平安建设的力量由“五个指头”捏成了“一个拳头”,解决稳定问题的方式从“单科门诊”变为“专家会诊”,从“单兵种作战”发展到“集团军作战”,提高了基层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小区自治唤醒公民意识
今年50多岁的朱彦江是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道的老住户,住了半辈子小平房。2000年,棚户区终于改造了。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过了6年动迁生活,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住小平房时没遇到的难题来了:24层楼的两部电梯先后“罢工”了,264户居民开始了爬楼梯生活,一爬就是3个月。居民天天找物业,由于电梯费收取率低和电梯质量等问题,修理费用太高,物业开始拖,最后明确答复不管。朱彦江一气之下召来各路媒体记者,开了个“市民新闻发布会”,把电梯问题好好地曝了个光。
寿泉街道办事处人员那一阵子焦头烂额,26栋回迁高楼先后都发生了类似的问题,光电梯配重铁就丢了多少次,没办法换成了混凝土的,民怨很大。街道党工委在借鉴省内外的经验后,一致认为发动群众实行小区居民自治是唯一的出路。3天内,分头召开了17次居民代表座谈会、恳谈会和协调会,广泛征求意见,发动、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与市工作组的多次沟通协调,将开发商部分房产进行抵押,所得将电梯全部修缮。同时,发动群众在每栋楼成立“电梯小组”,回迁高层住宅开启了无物业电梯自助管理模式,全面接管电梯日常管理与维修。朱彦江就是他那栋楼“电梯小组”9个成员中的一员。他们在电梯内安装了摄像头和刷卡器,每天守在楼道口,电梯设施再没丢过,楼内居民财物也没再被盗过,居民也不再抱怨,电梯费收取率达100%,运行费竟出现了盈余。朱彦江还配合社区承担起“楼长”职务,在打扫楼道卫生的同时,调解邻里纠纷、掌握全楼人员情况。老朱谈到被评为“优秀楼长”时说:“这栋楼管理这么好、这么干净,他们都信服我。”
街道办事处综治办主任山泽说:“通过开展小区居民自治,我们认识到,在市场可以自行调节、公民能够自我管理的地方,在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群众、推动群众去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全国首创“维安义工”
沈阳市沈河区是中心城区,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区域内有沈阳北站、五爱市场、中街等繁华地带,社会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为实现“挖潜力于民、还平安于民”的平安建设目标,沈河区从2007年初组织成立“维安义工”队伍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各项活动。
“维安义工”全称为“维护社区平安义务工作者”,是在社区组织下自愿贡献个人技能、智谋、财物、精力等资源,在不谋求任何利益回报的前提下,为维护社区平安奉献力量的人员,包括单位和个人。
沈河区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宣传设施,集中时间、地点宣传“维安义工”,努力营造人人争当“维安义工”的浓厚氛围,社区居民积极加入“维安义工”队伍。几个月后,全区“维安义工”达到3万多人,以全区62万人口计算,每20人中就有一名是“维安义工”。
居民深度参与是“维安义工”的特色之一。沈阳市新北站街道“维安义工”队伍成立4年来,已经逐渐成为维护社区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亮化维修、平安宣教等工作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风雨坛街道的几名“维安义工”针对社区百姓提出的如何提高楼道安全问题,自主研发了“楼道防抢呼救系统”、“发音卡通警察”、“驱贼器”等技防用品,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