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文件汇编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

2011-10-06 13:57: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湖南日报 

    三、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行政力量、志愿互助力量、市场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积极推进以社区就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教育、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城乡社区,妥善解决社区居民就业、上学、看病、住房等问题,逐步解决养老问题。要研究制定好“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并注重向城市困难群众居住集中的社区和农村社区倾斜。要鼓励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城乡社区服务业,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生活服务圈。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干部定期走访、“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点接访、党员分片包户联系群众制度,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诉求,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要规范、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岗位的设置,倡导“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尤其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注重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特长和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小型、分散、多样、务实的特色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工作水平。

    四、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要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阵地,满足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居民思想,注重从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两型”教育进社区、全民阅读进社区,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要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形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培育一批学习型党员、学习型标兵、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院、学习型组织,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区党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要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强化社区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建立社区治安联防机制,健全社区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促进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发展

    要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以农村中心社区示范创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和治理新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认真总结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试验的经验,逐步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验范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农村社区,要抓好“一个平台”(即农村社区机构和活动场所)、“三个体系”(即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建设,更好造福于农民群众。要适应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时期的需要,进一步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实现从注重抓城市社区建设向城乡社区建设并重的转变;统筹城乡党建,开展城乡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统筹城乡社区人员培训,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统筹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社区建设领域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力度,通过组织城乡社区开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救助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六、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要继续抓好社区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和街道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把党员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治安综治以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构建“一站式”、综合性、便民利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面积,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住人口的数量、“一站式”服务的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规划建好供居民开展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室外活动场地和设施,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各地要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社区工作平台(站、所、网点)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带动,采取新建、改造、置换、划拨、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等措施来解决。社区组织原经批准自建一些临时建筑作为社区组织办公、居民活动场所使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经县级土地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可以批准为永久性建筑,社区组织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权属登记,符合房屋权属登记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办理,同时减免有关费用;单位型社区,可以由单位提供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供社区组织和居民使用;改制企业就地移交社区居委会管理或新设社区所必需的资产和经费列入改制成本,并要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为社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新设社区由改制企业为其无偿提供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服务用房;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部门应当纳入建设规划,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必须坚持社区干部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充分发挥使用效率和全面覆盖作用,使之成为党员和居民群众经常性活动的场所。要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区运转经费保障体系,并形成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培训经费以及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运转经费的使用要参照有关文件规定,切实保障党组织活动经费。社区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煤气、电信等费用应按照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在执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08〕8号)的同时,要科学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涉农资金和部门工作平台(站、所、网点)建设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益。要以农村中心社区示范创建为切入点,集聚完善社区水、电、路、通信、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社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以及人口计生、治安综治、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造福农民群众。要研究制定完善社区经费和工作用房保障政策,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形成财政支持、联点扶建、费随事转、社区自筹、社会捐助以及自然增长机制,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