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以农村社区化为平台,整合城乡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大社会管理投入,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了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六大体系”,推动了城乡社会和谐。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诸城坚持地域相近、规模适度,进行了农村社区化探索。把相邻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1249个村庄建立了208个农村社区;选择一个适宜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中心服务约5个村庄。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六大体系”。
创新领导体系。2010年进行了扩镇赋权改革,将23处镇街调整为13处,把108项市级权限下放到镇街与社区;镇街设立社会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各部门社会管理服务;创新镇域党建,打破条块和行业,设立了镇直机关党委、非公企业党委和个体工商业党委;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力量,将2400名干部下沉到233个城乡社区;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信息化,形成了城乡服务信息系统。
创新组织体系。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依法撤销了村党组织,选举了208个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立了社会事业、调解维稳、合作组织、个体工商等党支部;推进城乡党组织联建,组织农村社区与城区街居、企业、市直建立联合党组织228个;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依法选举了社区居(村)委会和监督机构,推选产生了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发展等委员会;发展社区经济组织,成立经济联合社928个、行业协会137个、中介组织977个、专业合作社940个;创新社区运行机制,推行了党组织初议制、联席议事制、决策听证制、公开办理制、定期评议制。
创新民生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了新农保,统一了新农合、市民医保补助、城乡社会救助和养老。建立健全了市、镇、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及企业用工信息系统,实现了“一点录入、网上求职”。统筹城乡学校规划布局和均衡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学院。提升了镇街卫生院,建设了标准化社区卫生室。
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立了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建立了民意信息采集制度,规范了举报信息平台;健全了市、镇街、社区、自然村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了民间、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调解格局;完善了公安110、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联防队员治安网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
创新思想文化体系。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实施以城区带镇街、镇街带社区、社区带居民的“三带联创”工程;建设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站与社区阅览室、文体广场、农家书屋。
创新运行保障体系。完善投入政策,逐年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资金保障。2010年民生事业支出1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8.8%。制定了126个社会管理服务的制度规范,强化督查考核奖惩。(记者:于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