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德阳9月15日讯(记者 陈斯 特约记者 李鹏飞)2010年底,德阳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工作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德阳市旌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目前在全区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四大”创新工作机制的强大态势。记者日前获悉,该区城北街道办正以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日,记者走进城北街道办实地探寻这里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亮点所在。
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在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及省、市、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秦宓社区视察
社区少年儿童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展活动
城北街道以秦宓社区为“标榜”
提到城北街道办,就不得不提秦宓社区,因为该社区是被德阳市、旌阳区确定为创新社会管理示范社区之一。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是我们社区社区创新管理的唯一途径,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按照全覆盖、广延伸思路,将社区化成1000人左右的大小相当均等的方格,每一方格派一个社区联络员(综合信息管理员),这个管理员在网格内按照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原则,将社区服务延伸到社区楼院,家庭和居民个人,”秦宓社区主任江涛向记者介绍着该社区在社会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绝招”。
“在创新社区管理工作中,社区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公共服务上很下功夫,目前社区共8名社区干部全天在综合服务室为居民服务,各网格小区有16名综合管理员共同做好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江涛介绍说,秦宓社区还把关注关心社区的弱势群体作为党总支和社区的常抓大事,并发动相关单位、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关心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
社会在进步,思维必须与时俱进,社区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据介绍,秦宓社区已于今年4月建立了互联网络平台,并开通了网上社区事务、便民服务通知、社区开展各种活动的图片等都上了网络,社区在各种会议上大力宣传,促进居民、辖区单位在互联社区的参与力度,使居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社区便民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最重要一条是管理与服务。”江涛介绍说,秦宓社区率先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阅览室,会议培训中心,社区科普工作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300平米,使单位和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社区服务的快捷和方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秦宓社区还结合实际工作,将“贯彻落实惠民政策;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关注关心社区贫困弱势群体;化解调处各种纠纷矛盾,完善配套管理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调动社区单位、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加强社区居民学习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确定为其主攻方向。
城北街道办正探索创新新模式 力争新突破
据悉,其实秦宓社区只是城北街道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城北街道办正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在民生工作中有新突破。
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方面,街道办以便民服务中心和城北共建办为载体,把整合辖区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利益作为实施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径,定期召开和谐社区建设联系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社会管理新机制,达到了信息共通、实事共做、环境共治、稳定共护、社区共管的良性循环体系。
在惠民利民,方便快捷方面,街道办充分利用人口普查、劳动资源调查、低收入群体家访等契机,将辖区各类单位情况分布,每个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4050人员就业等基本情况电子信息库。按照信息库的评定资料开展帮扶慰问、办理各类再就业优惠政策。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办事效率和质量,使“民事代办、民情代诉”机制得到较好实施。
在稳定和谐,推动发展方面,街道办注重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形成村(居)综治维稳,企业、行业性调委会和信息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维稳网络体系,切实把人民调解同信访案件的调处结合起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人民调解与综治维稳结合起来,统一受理群众诉求,限期解决,畅通群众诉讼渠道;将大调解与干部工作业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我们按照市委、区委的精神,随即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城北实际情况,对各科室、社区(村)从组织上、内容上、制度上,研究确定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我们以秦宓社区和圣风村为试点,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规范社区阵地建设,创新模式,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北街道办事处主任徐书建说,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目前,城北街道正稳步向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