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积极应对网络问政
(一)创新网络问政机制。网络问政是新时期政府的新型执政方式,只有创新网络问政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要深入研究网络问政,准确把握其特点规律,结合各项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把政务工作在网络中拓展深化。要把网络问政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制度中去,纳入政府监察管理事项中去,纳入人大、政协监督建议体系中去,使之形成政府工作的压力和动力。要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问政功能,开设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答疑、网上调查等政务服务项目,让民众享受高效便利的服务。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和信息传递渠道,建立良性的舆论监督、引导机制,使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
(二)推进政务网上公开。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网络问政的核心所在。要在出政策、作决策、制定规划等工作中广泛听取民众意见,通过政务网上公开调动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公开重点,扩大公开领域,加强公开力度,将有限公开、结果公开延伸为全方位公开、全过程公开。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QQ群等网络资源,实时在线公开政务信息、解答问题、提供咨询,进一步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三)强化电子政务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是提升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扩大电子政务应用领域,加深应用层面,使各类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并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着重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拓展网站功能,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民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服务。要建立覆盖县(市、区)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把网络终端安装到每一个村(社区),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要建设集中式数字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大集中,按照实际需要对某些部门或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要加强电子效能监察,对政务服务的全程进行监控,逐步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电子效能监察范围,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展。
(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世界,政府要迅速适应并善于开展网络问政工作,积极主动地融入网络时代。要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利用3G等移动通信技术,推进无线政务、无线生活等无线城市建设。要推广使用无纸化公文交换和协同办公手段,完善信息资源交换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网络技能水平和网络问政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民众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中共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