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着力构建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强化居民自治功能,组建街道治安巡逻队进行社区巡逻。资料图片(余志雄 摄)
高新区麓谷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正在进行信息采集。李广军 摄
编者按
近年来,长沙坚持社会管理社会抓、社会服务社会化,社会管理触角得到延伸,社会管理资源得以整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两年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837人,未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加强调解队伍建设,芙蓉区马王堆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5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近2000件;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巡防阵地建设,推广治安巡防站和综治维稳工作点建设,发动15000名出租车司机加入到治安联防行列;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雨花区砂子塘街道将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居民楼栋,党员带领平安志愿者看门守栋。一项项创新举措,让流动人口管理、矛盾调处等传统社会管理的难事变成了易事,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策点击】
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组建司法所人员、社区民警、专兼职检察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矫正队伍,采取分级管控、跟踪监管等办法,落实亲情帮教措施。(摘自《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长沙样本
经过预选推荐和面试挑选,长沙县10名社区矫正对象近日成为了企业的准员工。据悉,这种面向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招聘会,在长沙县将成为惯例,每半年举行一次。
这只是长沙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采取的创新措施之一。记者昨日从市司法局了解到,自从2009年7月正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长沙社区矫正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今年7月,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837人,顺利解除矫正906人,现在册1931人,未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据了解,长沙从矫正对象矫正衔接、入矫建档、制定个案、组织公益劳动、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帮困解难到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直至矫正解除,均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制度,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日常信息记录在案,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对每名社区矫正人员,长沙市建立了“四包一”矫正工作小组制度(即司法所长、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区矫正联络员、社区矫正人员亲属包管包教一名矫正对象),确保日常有人管、教育有人谈、困难有人帮,做到了季有集中教育劳动、月有见面谈话交流、周有电话短信询问。小佘去年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作为社区矫正人员到所在的开福区湘雅路街道上麻园岭社区报到后,他表达了想继续读书的愿望。社区与长沙市工读学校联系,促成该校正式接收小佘,帮助小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如何防止和减少矫正人员的脱管和失控?开福区依托通信网络和GPS手机定位系统,在长沙市率先建成了“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这道无形“电子围墙”的建立,可实现随时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跟踪管理、历史轨迹查询。全市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也已经建立,正在逐步将全市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纳入管理平台,对严管级、普管级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手机GPS定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