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在居民小区整理出82块土地提供给社区居民耕种,社区喜欢耕种的老人可以主动申请认领土地,社区免费提供种子和工具,社区还配备有专门的养护人员,认领耕种的居民有事外出时,养护人员就主动接过看护任务,直至外出的居民回来自己管护。而这只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曙光社区的一项服务功能。
李培刚是这家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该社区把居民划分为三类,并有针对性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一类是中小学生,寒暑假学生放假在家没人管,社区就办了寒暑假托管班,把辖区的中小学生集中起来,建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有音乐、绘画、书法、围棋、乒乓球、篮球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与其中。这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充实的假期生活。
针对第二类上班族,社区主要是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安居环境。社区的绿化、硬化均达到了鄂尔多斯市规定的标准。按照区委、政府打造“十分钟”服务圈的思路,社区周围有针对性地设立商业网点,实现了各种服务应有尽有。数字化服务还使居民足不出户摁摁按钮即可享受到社区或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社区实现了全覆盖视频监控,配备了低碳环保巡逻车,54名保安人员24小时巡逻。3年来,该社区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较3年前下降80%。
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社区组建了志愿者队伍,推出了十二项活动,包括书法绘画、老年合唱团、大秧歌等,其中社区大舞台就是由老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末都要组织居民开展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而其中30%的节目则专门由中小学生演出,为中小学生锻炼自己的胆识和能力提供了一个舞台。
东胜区综治办主任王明英说,曙光社区自2007年成立以来,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社区党支部与维邦物业公司党支部交叉任职,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维邦物业党支部副书记,维邦物业党支部书记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大事共议、活动共办、平安共筑的目的,形成了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合力的居企共建模式。
在鄂尔多斯,社会管理的创新就和这个新兴的城市一样充满魅力。在新园社区记者看到,一种叫“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正在趋于完善,这种从公安机关网格化管理旧瓶装出的新酒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园社区主任裴冬梅称之为“社区干部的责任田”。
裴冬梅说,新园社区4883户居民分布在9个小区,每个小区的户数不同,社区按每400户一个网格分出1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干部,这名社区干部就是这个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牵头负责网格内的各项服务工作,直接承担社保、医保、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居家养老等事务。除了社区干部,每个网格还有包片民警、物业负责人、维稳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平安志愿者、保安队长等,他们各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共同参与网格管理,使网格内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管,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东胜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斌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网格化”工程已经在该区全面推开,镇(街道)划为一级网格,村和社区划为二级网格,根据辖区面积、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间数、治安情况及管理难易度等综合因素,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责任区,每个小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组长,实行“一格多员”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楼栋长五级议事决事体系。目前,该区已将全区53个社区划分为430个社会管理网格,真正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流动人口60余万人。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建平说,该市一是推广“居住证”管理,凡在该市居住一个月以上人员,均要办理在全市范围内通用的“居住证”,“居住证”包含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信息,将各部门信息集中在一起,实行信息共享。
二是推进流动人口集宿制管理,把外来流动务工人员集宿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建设集宿制公寓,实行集中居住,统一服务管理,并全面整合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治保主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各方面力量,按照500:1的比例进行配置,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王建平说,按照中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鄂尔多斯今年拟投资43亿元推进相关项目的有效落实。“十二五”期间,建成4所融信息采集、登记办证、就业介绍、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权益维护、住宿医疗等职能于一体的劳动力服务中心。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新建市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安康医院),改建一所工读学校,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孤残儿童、社会闲散青少年、易肇事肇祸及各类精神病人等提供教育、医疗、就业培训、心理治疗等救助服务。
“数字化鄂尔多斯”工程目前已投入7.33亿元,建立起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数字城管、市民一卡通、电子政务、可视化城市管理、数字社区、数字卫生、数字教育等内容。覆盖全市社会面自下而上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已经建成,在原有视频监控探头54580个、自动报警装置18760处的基础上,年内新增视频监控探头20000个,城镇居民自动报警装置安置率达到30%,实现了“控得住、查得清、调得出、用得上”的应用目标,有效防止了各类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今年1—6月份,全市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共立案194件,同比下降22.1%。。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龚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鄂尔多斯市的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力求在以人为本上有新的突破,从2011年起,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财政支出的55%以上,年内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30万平方米,建立集敬老院、光荣院、救灾物资储备库、救助站、老年人养护院等多位一体的大型综合福利中心6所,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国家普调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社会补贴,在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进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标准化卫生站全覆盖,以保障鄂尔多斯居民能够享受舒适的住房、可靠的社保、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医疗。
龚毅还说,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始终将“为鄂尔多斯人民生活的更幸福”的理念贯穿于《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之中,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主任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要承担加强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抓在手上、压在肩上。为此,市委、政府以强化奖惩为动力,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绩效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将社会管理创新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由12%提高到了18%,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记者 史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