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斌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网格化”工程已经在该区全面推开,镇(街道)划为一级网格,村和社区划为二级网格,根据辖区面积、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间数、治安情况及管理难易度等综合因素,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责任区,每个小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组长,实行“一格多员”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楼栋长五级议事决事体系。目前,该区已将全区53个社区划分为430个社会管理网格,真正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流动人口60余万人。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建平说,该市一是推广“居住证”管理,凡在该市居住一个月以上人员,均要办理在全市范围内通用的“居住证”,“居住证”包含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信息,将各部门信息集中在一起,实行信息共享。
二是推进流动人口集宿制管理,把外来流动务工人员集宿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建设集宿制公寓,实行集中居住,统一服务管理,并全面整合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治保主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各方面力量,按照500:1的比例进行配置,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王建平说,按照中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鄂尔多斯今年拟投资43亿元推进相关项目的有效落实。“十二五”期间,建成4所融信息采集、登记办证、就业介绍、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权益维护、住宿医疗等职能于一体的劳动力服务中心。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新建市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安康医院),改建一所工读学校,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孤残儿童、社会闲散青少年、易肇事肇祸及各类精神病人等提供教育、医疗、就业培训、心理治疗等救助服务。
“数字化鄂尔多斯”工程目前已投入7.33亿元,建立起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数字城管、市民一卡通、电子政务、可视化城市管理、数字社区、数字卫生、数字教育等内容。覆盖全市社会面自下而上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已经建成,在原有视频监控探头54580个、自动报警装置18760处的基础上,年内新增视频监控探头20000个,城镇居民自动报警装置安置率达到30%,实现了“控得住、查得清、调得出、用得上”的应用目标,有效防止了各类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今年1—6月份,全市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共立案194件,同比下降22.1%。。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龚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鄂尔多斯市的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力求在以人为本上有新的突破,从2011年起,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财政支出的55%以上,年内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30万平方米,建立集敬老院、光荣院、救灾物资储备库、救助站、老年人养护院等多位一体的大型综合福利中心6所,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国家普调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社会补贴,在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进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标准化卫生站全覆盖,以保障鄂尔多斯居民能够享受舒适的住房、可靠的社保、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医疗。
龚毅还说,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始终将“为鄂尔多斯人民生活的更幸福”的理念贯穿于《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之中,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主任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要承担加强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抓在手上、压在肩上。为此,市委、政府以强化奖惩为动力,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绩效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将社会管理创新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由12%提高到了18%,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记者 史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