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路上 人民利益至上——太原市交警支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述
从警38年,张静辉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尾声”遭遇了一场变革,主导者是他的“东家”——太原市交警支队。“主动投入、再立新功”,他用自己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情对此次变革投了赞成票。
打造思想阳光、执法阳光、形象阳光的交警队伍,解决群众出行难,改善警民关系,是这次变革的核心,这也为太原交警警务机制改革画上了一个浓重的逗号。
2006年,从太原交警支队新一届领导班子履新之日起,“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八个字就成了他们头上的“紧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亦成为每一名民警的行为准则。
从积极转变执法服务方式,大胆创新警务工作机制,到先后推出“护学岗”“小黄帽”“社区工作室”“事故联动处理机制”等一系列执法为民的创新举措,交警支队全体民警进一步将利民、惠民的交通管理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让亲民、爱民、为民、便民的太原交警形象深入民心。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2006年12月,太原市交警支队新一届党委班子从内部机制上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他们在全体交警中开展“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大讨论,要求每个交警都要坚持“视民如父母、警以民为天”的执法理念。
打铁还得自身硬,交警支队向全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对群众举报交警情形属实的奖励5000元。支队还从加强民警的业务学习入手,要求民警通过学习考取“三证”,未取得“三证”的,民警不提拔,干部不续聘。
目前,太原市交警支队建立了“群众接待日”“值日警官”“首问接待”等制度,一些业务大厅在公休日、节假日照常办公,确保来办事的群众办得明白、办得方便。
正因为有了队伍建设上多种措施的保证,支队在所有服务窗口全面推行的警务公开和一站式便民服务,有了更有效的保证。”
一间街头教育室、一辆宣传车、一个主题公园、一个社区工作室、一堂安全教育课、一护学岗,这是太原市交警支队创建的“六个一”亲民工程。
这些新举措、新设施成了推动各项“亲民便民机制”的不断落实的有效载体,这亦成为太原交警创品牌、塑形象新的起点。
打造思想阳光、执法阳光、形象阳光的交警队伍,解决秩序乱、停车难、行不畅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问题,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致力改善警民关系,是亲民、便民的核心内容。
从2007年太原市大修路中,市民自发地给执勤交警送水、送伞、送药,到近期中高考期间读者来信来电恳请本报报道他们为考生设立“应急救助站”,确保考生无一因交通堵塞发生迟到、误考的事迹,太原市交警支队的做法符合省委转变作风的要求,业已显现出积极的社会效果。
6年间,每一次保畅通的现场,都淌下了民警的汗水;每一件追逃案件的途中,都留下了辛苦的足迹;每一个送温暖的场景,都诉说着警民的鱼水情深……
这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民的期许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