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太原

社会管理创新助力太原市民间组织发展

2011-08-15 14:08: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太原日报 

  经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些诸如社会服务、和谐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草根”力量,民间组织的通达性使它更接近政府,它的“草根”性使它更接近市场。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成为协调政府和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天然力量。  

  评估:建立民间组织诚信体系  

  据了解,目前太原市有民间组织1566个,其中社会团体57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91个。随着省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已成为太原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没有完善的诚信体系,民间组织的诚信度在过去一直没有一个“硬杠杠”来直观表现。  

  “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被确定为省城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后,太原市开展了民间组织评估试点工作。评估结果分为5个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5A级、4A级、3A级、2A级、1A级。评估结果设置有效期,实行动态管理。今后,民间组织诚信不诚信,一看它有几个“A”就清楚了。  

  截至目前,民政部门对自愿提出评估申请的21家单位选出符合评估条件的12家,从发挥作用、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了审核评估。其中,太原职业经理人协会、太原汽车行业商会、市见义勇为协会被评为5A级,市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协会、市烹饪餐饮业协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被评为4A级,市物业管理协会、市酒类行业协会、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市民营科技促进会、市食品工业协会、市地震学会被评为3A级。  

  据悉,9月前,太原市民政局将组织专家组深入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广泛调研,制定与各类民间组织特点相适应的评分标准。10月,《太原市社会组织评估办法》和《太原市社会组织评估评分标准》将正式出台。  

  备案:让社区社会组织“转正”  

  老年艺术团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居家养老服务社组织,在社区里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社区志愿者组织,在居民中间发挥着光和热……在遍布太原市的五百多个社区中,活跃着这样一支社会组织“大军”,他们在服务社区居民和丰富社区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区社会组织,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的非营利性的社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扎根在社会最基层,最能体现社区服务的功能,是基层群众参与活动和表达意愿的最好渠道。”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处处长王玲说。  

  然而,就是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有的因为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有的因为资金和人员缺乏,达不到民间组织登记要求,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据统计,全市共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近万个,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仅有147个。为了让社区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市民政局出台《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登记、备案双轨制,降低社区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新出台的《办法》通过社区居委会备案的方式,让社区社会组织拥有合法身份的梦想不再遥远。根据规定,申请备案的社区社会团体只要满足有10人以上的会员、有负责人、有章程和规范名称、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4个条件即可;申请备案的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仅需具备有负责人、有章程和规范的名称、有与其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等4个条件。

  孵化:让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孵化器,这种培育中小企业的成熟模式已经开始延伸应用于社会领域。现在,太原市处于初创阶段但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社区社会组织,也能够享受到来自孵化器的“温暖”。  

  公益孵化器是为初创期的中小型社区民间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对一批愿意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指导,通过政策导向、资金与技术支持、法律咨询、行业渠道拓展、项目设计与团队管理、财务托管、能力建设、协助注册和小额资助等全方位的服务,降低社区社会组织创业风险,达到提高其成活率和成功率的目的。  

  “对于社区社会组织,不仅要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还要对其中一些公益性强、有潜力的加以培育扶持。培育这些组织,让它们更规范,政府再通过购买服务来开展活动,是一个大趋势。”市民政局社区管理处处长夏同杰说。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可实现政府、社团组织和社会企业的联合、联动,让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各类群众服务的同时,承担部分原来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根据计划,首期孵化出壳达标社区社会组织10个,于明年7月底完成。目前,已有“星儿回归”——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等7个项目入驻孵化。(记者 白伟)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