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太原

太原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项目

2011-08-11 14:27: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太原市政法委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了"三个转变、五个优化"。工作体制上从部门管理为主向政府综合管理转变,管理导向上从限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工作方法上从简单粗放向规范文明转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面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不断优化,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安全环境不断优化,关爱和善待流动人口的社会氛围不断优化。今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中七个省会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列入全市社会管理十大创新项目,于2月16召开了省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确定太原市公安局为项目牵头单位,市建管委、市人社局、市编办、市工商局等1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2月22日市政法委召开专门会议,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太原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行动方案》,确定时间表路径图,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工作。

    一、当前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省城太原流动人口在全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大潮中迅速增加,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市流动人口数量从175172人增加至627882 人,增幅达到258.44%,年增长比例由2007年以前的年均12.9 %上升到2008年以后的年均25.8%,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为太原经济繁荣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是要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提出,明确各级政府相关21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截至2011年6月30日,太原市暂住人口总数为755240人(其中,男性473253人,占62.66%、女性281987人,占37.34%),与去年同期627882人相比增加了127358人,同比上升20.28%。其中,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务工人员为374659人占49.61%;务农人员为1634人;经商人员为59383人,占7.86%;服务人员为101475人占13.44%;因公出差14661人占1.94%;借读培训13962人占1.85%;治病疗养2405人;保姆1243人;投亲靠友17955人占2.38%;探亲访友7657人占1.01%;旅游观光13068人占1.73%;其他人员为147138人占19.48%。从居住时间来看:暂住一个月以下的97535人占12.92%;一个月至一年的302051人占39.99%;一年以上的355654人占47.09%。从来源地区来看:来自省内市的157863人占20.90%;来自省内县的299717人占39.69%;来自省外市的107864人占14.28%;来自省外县的189350人占25.07%;来自港澳台的121人;来自国外的325人。从居住处所来看:居住在旅店的37703人占4.99%;居住在居民家中的48807人占6.46%;居住在单位内部的135407人占17.93%;居住在工地现场的84810人占11.23%;居住在租赁房屋的282372人占37.39%;其他166141人占22.00%。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流动人口问题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治安问题为主,转变为涉及社会发展、建设、服务与管理的综合问题。以小店分局平阳路派出所大马村为例,村内近400栋楼房几乎全部出租,按每栋楼内居住100名流动人口估算,该村至少有流动人口40000人以上,平阳路派出所共有警力35名,其中社区民警11名,辖区常住人口80000余人,加上辖区内流动人口数量,民警难以完成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全面登记、管理,这一情况在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占到全市流动人口总数70%以上的"城中村"尤为突出,全市154个"城中村"中的流动人口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当地常住人口数量,形成了政府服务和管理盲点。

    统计数据还显示,违法犯罪成员和受侵害对象两项比例中流动人口均在60-70%以上,而且这一现象从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以2011年1-5月为例,全市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529名,其中流动人口1018 名,占到打击总数的66.6 %,刑事案件被侵害对象和各种纠纷当事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达到72.3%。2010年进入我市的流动人口比2009年猛增50%,一方面反映出我市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敲响了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的警钟。

    公安机关作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主力军,多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暂住人口居住地点广泛、搬迁随意性大、人员结构复杂、从事职业广泛,总体素质较底、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相对淡薄种种原因导致漏管失控问题相对突出。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成份复杂、管理涉及面广的特点;管理手段的不适应和警力不足的现状,导致底数无法全面及时统计;流动人口权益难以保障,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突出;相关服务管理部门人、财、物、信息等各种管理资源分散,综合服务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不够。其主要成因是:

    1、服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涉及到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教育、计生等很多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经费保障不到位。我市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社区民警和4050公益岗位协管员,暂住人口收费取消后,各级财政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加之4050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基本工作要求。

    3、管理手段相对滞后。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与日常管理工作脱节,各部门基础信息没有实现整合共享,管理工作往往依赖于公安机关专项集中清查,有效的常态性管理措施不多。

    二、目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2.16"省城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动员大会部署,太原市公安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先行一步,迅速入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一)扎实做好基础调研工作。按照市政法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型摸底调研活动的意见》要求,组织专人对我市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底数、服务管理需求和"城中村"基本情况、治安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完成了《太原市城中村治安稳定现状及加强治理对策》、《太原市流动人口现状及对策》等调研材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细化完善《太原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行动方案》。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柳书记、宫殿元副书记和有关人员深入我局,组织成员单位座谈讨论,对拓展居住证服务管理功能和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相关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局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梳理反馈意见,细化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 "以业管人"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太原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行动方案》。

    (三)开展"居住证"试点工作。推行居住证制度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打造平安太原的需要;是适应我市实际,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需要;是推动社会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推行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要"通过四个创新,做到四个实现",全面提升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共建;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政府统筹、综合治理;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四是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省城综治办组织协调项目所有成员单位围绕服务、管理职能制定方案提出具体措施,特别是针对居住证"劳动就业、务工经商、计划免疫、租赁房屋、购车买房"等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确定了可行意见。

    人社部门出台的措施中明确,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务工时在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等服务并依法处理涉及外来人口的劳动争议。

    计生部门出台了对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方面享受"十免费"服务的措施。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措施。

    太原市公安局围绕"以证管人"的工作思路,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6月28日下发了《太原市公安局居住证制发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居住证试点制发工作领导组,确定在晋源分局开展试点工作。

    (四)继续推进"日租房""快捷通"管理工作。围绕"以房管人"的工作目标,积极破解管理难题,在完成全市"日租房""快捷通"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对"日租房"信息传输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通报,完善了日租房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安装"快捷通"设备1875台,采集、录入信息12万余条,通过对外来人口信息的核查比对抓获逃犯4名。

    (五)对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实行分层次、分类别管理。围绕管理重点,制定了《太原市公安局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管理规范》,强化高危人群的管控,实现对外来人口"人来登记"以及对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提出对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分层次、分类别管理的要求。即:对人的管理分为一般管理对象、重点关注对象和重点管控对象;对房的管理分为基本放心户、定期关注户和重点管理户。

    (六)强化"传统+现代"警务模式的探索。围绕市局党委"降发案、保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以创新新形势下治保会工作机制为带动,把有效的传统工作手段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区民警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整体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构想及具体措施

    在项目负责人柳遂记书记的直接领导下,太原市公安局会同成员单位对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主动应对、信息引领、手段升级、服务管理并重"的原则,起草了《太原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实施"一一三二"工程的创新工作思路,即"建立一个机构,推行一项制度,融合三支队伍,完善两大系统"。建立全市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全面推行居住证"一证通"制度,融合以政府相关各部门人员参与,充分发挥职能的服务管理队伍、以流动人口管理员为触角的基础信息摸查登记队伍和以社区民警牵头组织的治保人员、联防员、治安员、保安、物业管理等治安联防队伍,建立完善以公安机关非本地户籍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以日租房"快捷通"管理系统为辅的全市出租房屋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叫响"进入太原市,就是太原人",通过"一站式"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力争通过这一工程的全面实施,探索破解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管理难题的新路子。

    (一)三项措施促进全覆盖服务

    1、保障流动人口的政治权益。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社区(村)等处所建立流动人口党组织,吸收和组织流动人口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引导他们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抓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建设。按照"属地化管理,居民化服务"的原则,统筹考虑长期在本地居住和就业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使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计划生育、疾病预防等方面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服务。

    3、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市社区,使之成为政府各个部门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接口,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渠道。

    (二)四项创新推动无缝隙管理

    1、创新管理体制

    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党委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组织管理队伍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此,我们在项目行动方案中提出建立市、区 (县)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街道(乡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社区(村)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创新举措,整合资源,齐抓共管,推动形成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2、创新管理模式

    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流动人口和管理员300:1的比例,由政府统一招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专业管理队伍,加上公安和政府其他部门,形成公安机关重点管控,管理员全面采集录入信息,政府其他部门跟进服务管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通过三支队伍整体联动,实现出租房屋、高危人员、重点地区的分层次、分类别动态管控。按照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管得住,服务好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推动服务管理规范化。

    3、创新信息机制

    在公安内部完善"非本地户籍人口管理系统"和"快捷通系统"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流动人口信息资源,逐步建设太原市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确保基础信息采集到位,强化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政府资源共享,推动服务管理信息化。

    4、创新保障措施

    针对2010年10月《太原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2000年1月18日施行)被废止后,我市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没有地方法律依据和保障的实际情况,太原市公安局起草了《关于提请将<太原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列入2011年立法任务的报告》,报请市人大尽快立法,为全市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立法报告及《太原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草案)》已于6月16日报市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内司委。同时,提出借鉴广东省目前征收每人每月2元"常住人口综合治理费",每人每月4.5元"使用流动人口调配费"和"出租房屋税"的做法,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根据我市实际征收"两费一税",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费保障。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社会性系统工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协调组织各方力量,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从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标本兼治,稳步推进,重点突破,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热诚相待,更加注重服务至上、保障民生,更加注重依法管理、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资源统筹、协调配合,不断创新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法手段,在"一站式"服务、"快捷通"管理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按照"一一三二"工程的总体思路,形成"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部门联动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信息采集社会化以及规范出租房屋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努力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突破,为把我市建成一流省会城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做出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王苗苗]